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感想评论论文:地震过后国人需要一场心灵重建
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地球,也震动了人心。除了空前的爱心奔涌,许多人对于工作、生活、社会的态度也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青年报与搜狐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4309人参加),88%的公众认为这场地震改变了自己的生活;82.1%的人表示会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学习
和工作,去创造更大的价值;70.7%的人表示会献出更多的爱心;
28.5%的人表示“人生苦短,我要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灾难这面镜子前,有人看见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有人看见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人看见名利与权力的卑微;更多人选择及时行善,“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
我们的确需要一场心灵重建。它与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它决定了今后我们能否真正劫后重生。悲剧和血泪应该净化我们的灵魂,应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公民,一个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担当、有强烈的权利诉求的公民。这首先就是要以公民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始终从“无力感”中抬起头来,让自己变得有力量。你的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可能使别人幸免于难;别人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同样可能使你幸免于难———人类就这样,或者互为陷阱,或者互为依靠。
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的,就是现在。往日不可追,未来方可期。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好公民,还有第二重要义、第二重责任,就是除了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要及时监督政府,这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责任。面对灾难中尸横遍野的无辜死者,活着的人们,当常怀忏悔和内疚之心,对不起,应该为你建更坚固的房子。
我们需要一场心灵重建,从“小我”到“大我”,从市民到公民的心灵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