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全面实施“1121”文化工程,建立布局均衡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建筑面积2万平米的西城区文化中心即将建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力争20*年底投入使用。其将作为西城区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成为西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全区街道文化站已全部建成。目前7个街道文化站中,有6个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率先在全市建立社区教育学校,现已有5个街道建成使用,使广大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便捷地参与文化生活。街道级图书馆全部建成。全区现拥有街道图书馆10个,全部同区图书馆联网并实现馆际通借通还,极大的方便了市民读书学习。

社区数字电影院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建成5家,全区共放映数字电影400余场次,2万余人次观看,“十一五”期间将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每一个社区的群众、每个月、看一场数字电影。

文化广场发展迅速。全区建有区、街道、社区级文化广场共计75个,总面积达19万多平方米。其中4000平米以上文化广场10个,1000—4000平米广场11个。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完善区、街、居三级文化工作网络

开展“百场文化艺术辅导讲座进社区”活动,今年开设了化妆、绘画、合唱时装表演等11个艺术门类,目前已进行了274场,受众9000余人次。不断健全文化指导员机制,20*年西城区对3*名文艺骨干、居委会主任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理论水平。

扶持群众业余文化团队的发展和成长,打造知名文化团队。目前西城区拥有各类文化团队545支,活跃在西城区各级文化舞台上,期中*金融街牧人合唱团被评为首批*市优秀品牌文艺团队。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继续打造知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1、实施“政府倡导扶持、街道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参与、群众广泛受益”活动组织机制,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了第二十届白云观民俗迎春会、第十九届西城之春艺术节、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五届什刹海旅游文化节等各级文化活动1400余场,参与群众达110万人次。西城区荣获奥林匹克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2、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组织开展西城之春艺术节、“双百工程”、“十颗明珠耀西城”、景山合唱节、月末大舞台等众多文化活动。积极完善组织机制,拓宽活动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拥有坚实群众基础、群众参与广泛、在全区乃至*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群众文化品牌。西城之春艺术节被评为*市级群众示范性活动,景山合唱节被评为*市大型特色文化活动,景山公园被评为景山合唱活动基地。

3、图书馆读书育人功能日益突出。20*年,区图书馆、区少儿馆共拥有藏书6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56万人次,组织各种读者活动700余次,为广大市民读书学习、提升文明素质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

4、加强对低保困难户、外来务工者等弱势群体文化关爱,构建和谐社会

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连续第三年对外来务工青年和低收入群体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600余人免费获得培训,该项目荣获了全国首届“社会公益十佳示范项目”奖;春节期间,区少儿馆邀请78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部分京城小朋友,举行“京外小朋友少儿馆里过大年”读书、做游戏、吃饺子活动;组织区属三家影院举办了科普电影节,5000多名低困户、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影院免费观看了电影。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积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近200项,其中有价值的项目约40项。“满汉全席”、“岔曲”、“宫廷正骨”、“天福号”酱肉制作技艺、“鬃人”制作技艺等特色突出、价值较高的普查项目,已被确定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点项目,将进行市级和国家级名录的申报。

四、积极推进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实施文物“三解”工程,历史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

1、李大钊故居等6处等重点文物修缮工程进展顺利。李大钊故居文物建筑主体修缮工程基本完成,新建展厅、水电等配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故居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大纲确定,文物征集复制工作同步进行,故居力争20*年4月28日对社会开放。清真永寿寺现已修缮竣工并投入使用,都城隍庙寝殿修缮工程基本完工,月坛、火德真君庙、醇亲王(南)府修缮工程进展顺利。

2、文物“大杂院”排险三期工程基本完成,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对13处“大杂院”进行危房排险修缮和危电改造,共修缮危房354间,工程面积6099.85平方米,电路改造124户,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

3、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文保单位和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在德胜门箭楼城举办《*历史文化古都展——西城史迹篇》,向市民介绍区内14类103处西城区历史文物遗存;制作了30块展板,在街道社区和部分学校巡展,宣传《文物法》。

4、配合市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传统风貌保护协调发展。为地铁4号线西四站区、德内大街改造、国家大剧院周边环境整治等20个建设项目提供文物保护情况,标注图录等资料信息,向建设单位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划定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提出第二批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备选项目名单,有效地解决保护与建设的矛盾。

五、坚持依法行政,将文物巡视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确保文物安全

春节期间,认真落实《*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对全区103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地毯式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被评为*市文物系统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严格贯彻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巡视检查制度,进行安全巡视检查192处/次,开具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检查通知书和文物保护单位巡视检查通知书和194份,荣获2005年度*市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以开展专项整治为契机,提升文保单位安全工作水平。开展了20*年“文物安全生产月”和“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的安全、法律意识得到了有效加强,文物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搭建政府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精简文化审批手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建立企业审批绿色通道。将企业申办所需事项公示,建立专人全程负责制;编制行政许可手册,印制一次性告知单20种,投入大厅供咨询者使用。截至10月底,接待各类咨询3800余次,新增设立各类文化企业83个,审批营业性演出36场,完成变更事项51个。

2、构建企业发展和政府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西城文化网站、《西城报》及其它媒体,展示我区文化资源;召开驻区文化单位新年座谈会,加强政府与企(事)业的沟通与协调,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对工业设计、出版、文艺演出、会展展示、影视放映等优势行业进行重点扶持。

3、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开展一系列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违规企业、非法游商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在西单位文化广场、图书大厦等场所,组织了“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5.29”反盗版日、“7.15”反盗版百日行动启动仪式等宣传活动。全年收缴盗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1.5万张,收缴盗版图书近5.8万册,取缔非法游商近300处,行政处罚3起,罚款4万元。

七、区属影院发展平缓,转企改制工作稳妥进行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加强文化产业协会工作,进一步发挥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间的沟通和纽带作用。提高文化行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做好出版物正版产品销售示范单位评比工作。

6、积极搭建文化企业交流、沟通和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服务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加快新首都电影院建设,扶持、引导区属影院发展,稳妥推进影院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