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区乡村医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原因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在农村。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长期工作在广大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他们是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的忠诚卫士,是广大农民的健康守护神。随着国家三农工作的开展与不断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对乡村医生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行政村1016个,需建设村卫生室988个,对照省定标准,已基本达到标准化的村卫生室242个,需要进行改扩建的村卫生室171个,需重新规划新建的村卫生室575个。全市共配备村医2411名,其中取得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共143人,年龄35岁以下的335人,35-50岁的1023人,51-60岁的869人,60岁以上的184人。100%的村医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医学教育,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9人,中专学历1764人。以上数据表明通过《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的实施,本地区乡村医生学历、执业资格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也很明显的看出具有执业资格和大专学历的所占比例仍然很低,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还不高。

三、本地区乡村医生职业素养基本情况

第一,中国的乡村医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赤脚医生。最早的一批乡村医生主要是那些靠家庭传承下来的一部分医生,他们都没有上过正规医学院校,没有学历,依靠祖传秘方以及从医经验成了乡村医生,后来国家根据农村工作的需要选拔一部分能力较强的人员到上级卫生机构进行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然后从事乡村医疗工作,叫卫生保健员,这部分人也没有学历。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考试注册制度,并且根据中国的国情在附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符合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为乡村医生管理提供了依据。2003年8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自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对《条例》颁布时已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规定了两种注册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注册,第二种方式是培训、考试注册,这标志着乡村医生的管理已经进入了执业注册阶段。经过这几次重大改革,本地区乡村医生的学历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9人,中专学历1764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资质的人员不多。全市才有143人,仅占全市村医比例的5.9%,并且有流失的倾向。第二,据市卫生计生委员会的统计本市乡村医生共2411名,年龄35岁以下的335人,35-50岁的1023人,51-60岁的869人,60岁以上的184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50岁以上的村医占乡村医生总数的44%以上,整体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加之农村师承学医已基本绝迹,后继无人,农村医疗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严重。限于各种利益纠葛和职业发展有限的问题,很多乡村医生子女或者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不愿意做乡村医生了。没有形成完备的外部制度环境,吸引年轻的农村有文化青年投入乡村医生行业。第三,最早的那一部分师承医学的乡村医生主要是中医,但随着西医的发展加之中医发展的限制,那些中医乡医的老去,现有的乡村医生中会中医的已经很少。据统计我市90%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生坐诊更是少之又少。第四,在基层卫生室最常见的可能就是一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没有专门的检查床和观察床,做不到诊疗室、注射室和药房分开。在乡镇中心卫生院条件要好些,配备有一些低标准的x光机、b超和心电图机,他们用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自己的责任心,发挥了为9亿农民健康服务的重要作用。第五,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的网底,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常见病诊治的职责,是贴近百姓、服务群众的最基础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颁布后,公布了村卫生室的基本标准,明确了村卫生室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乡村医生的行为。近年来,我市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了一定进步,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处于相以落后的状态。需建设村卫生室288个,对照省定标准,已基本达到标准化的村卫生室242个,需要进行改扩建的村卫生室171个,需重新规划新建的村卫生室575个。截至7月25日,全市应新建的288个村卫生室已有17个投入使用,33个主体完工,61个已开工建设,161个完成规划选址。改扩建的171个村卫生室有5个已投入使用,24个正在装修布置,42个已开工建设。未启动的共有106个,其中改扩建90个。第六,村医经济待遇不高,社会保障不健全。一是村医身份不确定,带来一系列问题难解决二是个人收入有所下降。医改前村医待遇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加成和医疗服务性收费,现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面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与他们原来的药品利润比起来相差甚远,村医的待遇普遍下降,且地区间因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的不同而差距较大。三是社会保障难落实。因为他们是农民。国家没为他们建立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虽参加新农保,但待遇偏低,退休后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目前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确定乡村医生的身份,养老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乡村医生希望转成国家公办的医生,由国家发工资,纳入国家单位的系列。

四、本地区乡村医生队伍整体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2年10月

[3]国务院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3年8月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201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