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决定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大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宣传内容
1.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2.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⑴《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思想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生物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⑴视频课:利用学生每星期日的视频课,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⑶晨训、班会和夕会:利用晨训、班会和夕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有关管理手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案例资料及相关活动照片等,在校阅览室、图书馆内增加法律刊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举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体育活动。
3、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园陵,“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4、举办开学典礼、入团仪式,培养学生爱国、爱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