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文化产业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脱离市场,缺乏活力;三是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立法层次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五是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六)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要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既清醒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问题,又充分看到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既善于学习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争取短时间内,使我国文化产业面貌有较大的变化。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七)新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文化产业,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指导下,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备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比较发达的文化产品生产体系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九)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文化发展规律,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为出发点,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十二)把文化产业摆在重要的位置,列入文化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统一规划要求,统一部署实施,统一督促检查。注意抓点带面,及时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经验,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文化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总体规划,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

(二十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理政府文化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行业的转变。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理顺与企业的关系,建立符合现代行政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压缩行政审批项目。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二十四)按照**精神,根据本意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不平衡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支持他们将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结合各地“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城市”等建设,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提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指标要求,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认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