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化墙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墙》。

今天,我们聚在了“百工之乡”的东阳,着实令我感慨。勤劳的东阳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开创了一个和谐而充满生机的城市。清新的空气,澄澈的溪水,还有那好客的人们充满热情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此次“和谐幸福在中国”的演讲大赛要放在东阳举行了,因为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这和谐与幸福染得淋漓尽致。望着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我的老家门前有一堵墙,一堵老墙,简陋,平凡,但却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浓浓的深意。它见证了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变迁,农民致富的巨大成果,见证了和谐与幸福在中国大地上的高歌。

从我记事起,农村的墙就常常被画上鲜红色的标语,这堵墙也不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次标语的改变,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母亲对我说,有这样一条标语“联产承包,责任到户”这条标语被刷上不久后,我们家的粮仓就越来越满,日子啊,是越来越好,爷爷更是乐开了花,肚子里再也不用只装米汤水了。“五两饭,一身汗,下地使劲把活干”。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村土地历史性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的大实惠。

几年后,墙上的标语换了,鲜艳的大字饱满地写进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要想富,先修路”。是啊,公路修到哪儿,经济的发展就延伸到哪儿。自从出现了这条标语,很快村里的那些泥泞小道整宽了,变平了,建成了石子路,随后,又逐步变成四通八达的柏油路。随着公路的建成,进到村里来拉粮,拉菜,拉水果,拉鸡,鸭,猪,牛的车是越来越多,乡亲们的生产热情也更加高涨了,将村里的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包装,推向了国内外的市场,大伯还组了几辆车,开起了自己的运输公司,货车“嘀嘀”的喇叭声成了村里动听的乐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我家门前的这堵普普通通的墙,其实并不普通,它记录着农村变化的点点滴滴,政策革新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点点滴滴,将和谐与幸福真正落到了实处,和谐与幸福真正惠及到了民生。

和谐与幸福寓于墙上,和谐幸福在中国。在这改革开放的沐浴春风中,我们坚信:和谐中国,幸福中国,一个脉搏,同心同德,前程更辽阔。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气致洋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合。”

一堵中国墙,述说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光辉历程;一堵中国墙助推着农民不断革新的思想;一堵中国墙谱写着和谐与幸福的乐章;一堵中国强,让时代记住:和谐幸福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