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以下是由范文大全pq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档案与民生演讲稿,仅供参考。

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重新确定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着重提出档案工作服务方向的新选择是服务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政治意义

1、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稳固社会之基的需要

在我国“民生”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就浅显的普遍认识而言,民生指的是涉及人民生活中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深层而言,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法律角度来看,最大的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权利问题;从责任角度看,民生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由此可见,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活动领域,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发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自从产生了人类,并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出现了社会,便由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了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这种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不论其采取何种管理形式,其整个管理行为的根本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即总是为了将社会向前推进,只不过历史上不同的统治阶级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了不同的原则和手段。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民生稳定,则社会和国家稳定,民生不稳定,则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就无法将社会发展纳入正常的轨道,从而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

同理,作为保存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形成的历史记录的档案工作,其服务的最终目标也势必是人民群众。只有当档案工作既为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的综合治理提供完整的依据,又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有益的服务之际,才是档案工作的真正目的实现之时。

2、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胡xx在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又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对于我们党的宗旨及提出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号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而提出的口号,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

档案工作作为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就必须在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及时地、积极主动地将工作方向调整到服务民生上来。

3、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中央又决定从2019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党和国家加强民生建设服务,也是档案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涉及民生的档案正是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档案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贴近中心工作,才能够在发挥档案作用的同时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因此,档案工作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适时调整我们工作的服务方向,牢牢树立起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理论意义

1、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提出和实践,必然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产生影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就目前而言,档案工作走向社会的程度还不足,档案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人们心目中的知晓度还不高,这种状况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与它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性越强就越能够得到来自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也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捧,这项事业的发展就越快。

可喜的是随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提出,行动快的档案部门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20日第三版载,“随着民生档案利用的不断增长,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充分挖掘民生档案资源,以优化窗口服务为重点,突破传统接待模式,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近几年来,档案利用的人次逐年创新高,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日,黄浦区档案馆迎来了今年第10000个查档者,为此,该馆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馆领导亲自接待了这位查档者,并向其赠送了《外滩150年完全影录》一书。”一个区档案馆于10月份就迎来了当年度第一万位利用者,这不能不说与档案馆正确服务方向的确立有关。这个利用人次对于一个区级档案馆来说,在前几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在编史修志利用档案的高潮时期也是高不可攀的。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就是要在实现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及时、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服务,从而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高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