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5月9日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绿色**,培育林业产业,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全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将全省竹资源第一大市打造成为全省竹产业第一强市。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林业部门完成了全市竹产业的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竹林资源与竹产品加工企业的家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竹产业座谈会,共同研究和探讨加快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这种形式很好。此前,各位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市林业局认真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会议纪要,为政府决策和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下面,就我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谈几点意见: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81%,其余四县仅占
19%。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85%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5.1吨、竹笋0.27吨,年产值2400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1.7吨、竹笋1.9吨,年产值4400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10-
15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10.5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40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241家,年加工产值仅6.9亿元,尚有40%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5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236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195家,
占80%以上,**县18家,**县15家,其余四县13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9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4000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2200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1880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四,要全方位为竹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服务。对竹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要予以倾斜;要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市、县林业局要编制竹子投资指南宣传材料;要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竹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要在税费征收、采伐、原料外运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同志们,有关专家预测,竹产业与花卉苗木业、森林食品业、生态旅游业将成为我国本世纪四大林业朝阳产业,竹业产值以每年15—20亿元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可以说,竹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就一定能够做好“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我市林业第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