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档升级区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围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出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见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确立了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谋划构建全域全时全景高效衔接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我区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早日实现我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我对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对现状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就下步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出了一些思考,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区位条件。自然风光优美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我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蕴藏丰富,生态旅游开发基础条件较好。辖区内有耕地122.6万亩,草原60.08万亩,林地2.82万公顷,水面47万亩,开发各类旅游项目的潜力较大。xx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曾留下了抗联英雄浴血奋战的足迹,洒下过石油工人会战的汗水,诞生了xx油田发现井—xxx,孕育了xx精神、铁人精神,涌现出了共和国将军和奥运冠军等一批杰出代表。区域内古遗址、古墓葬、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革命遗址35处,辽金历史是xx最为厚重突出的历史文化,20**年“九间遗址”成功发掘,成为xx辽金时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进一步丰富了我区历史人文资源。
(二)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区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立足近郊条件、特色种植等优势,主打生态休闲牌。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培育生成。开发了xx环线自驾游风景区,打造了油菜花、芍药花观光基地,升级了xx庄园、xx百果园,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相继推出亲子游、周末游等活动,乡村旅游“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二是引导村集体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成立村级旅游公司9个,打造xx蔬香大道、xx油菜花海等特色景区景点11处,设计精品旅游线路3条,全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三是注重打破镇域界限探索全域旅游。有机串联景区景点,精心设计了石油专项、生态康养、采摘体验精品旅游路线,不断增加交通干线景点分布,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今年重点打造了xx镇xx村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项目,延xx高速辅线两侧建设千亩麦田画、百亩精品棚室园区、特色餐饮民宿和千亩芍药花海,通过旅游餐饮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区加大了对区域旅游的开发力度,在资金投入、体制机制、政策扶持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受限于发展时间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等因素,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弱项,主要是:
(一)总体规模不大,产业链条还不完整。点状分布、条带状分布为主,品类相对单一,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以我区“xx花果节”为例,每年的观赏期只有1个月左右,时间短,带动能力有限,缺乏后续产业的支撑,xx72公里环线自驾游虽然形成了初步串联,但以自驾为主的旅游形式,无法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组织相关旅游活动也缺乏固定场地,仅限于林间野餐等单一形式,均无法带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
(二)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接待能力是对旅游景区服务的直接考验,服务体验的好坏,决定了游客的数量,是极为关键的因素。我区是全市唯一的农业区,路网通行条件较差,城区和乡镇公共设施基础和主城区还有较大差距,在现有景点的公厕、停车场、餐饮、住宿承载力还明显不够,吃住行游购娱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加强宣传,推动xx旅游品牌走出去。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推介,与旅行社、网络推广平台商家深度合作,在宣传推介方面,要围绕“福地xx”“金源文化”“生态农业”“田园花海”等宣传主题,区电视台要结合新增景点建设,重新制作一版新的旅游宣传片,通过在高铁站投放xx旅游宣传广告,在区城高速口、城区和主干道路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谋划文化历史游览项目。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旅游产业以更多实物载体,如九间遗址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文化旅游人文内涵。将整理散落文化遗存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文化旅游中讲好xx故事水平。让游客感觉“xx不光是生态好、风景佳,还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
(七)改造升级乡村旅游项目。以现有乡村旅游景点为基础,升级改造一批叫得响的农旅项目,建设生态度假村,对现有的农家乐、垂钓中心、采摘园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新建生态养殖区等特色项目,结合稻田鸭、稻田蟹,油菜花、向日葵种植,建成集采摘、垂钓、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