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建设观摩督查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方针,2009年3月,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市旅游局关于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09‟39号发至县区政府、市直各帮扶单位)。2009年每个县(区)建成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1个,第一批示范户5-10户。按照“机关单位+对口项目+农户”的模式开展建设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

一、示范点和示范户建设发展特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热情扶持下,全市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示范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速度上突出一个“快”字

全市启动建设白银区民乐、平川区月河湾、景泰县龙湾、靖远县大坝、会宁县鸡儿嘴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示范点。新建改建并投入运营的“农家乐”经营户43户,经严格评定达到示范户标准的31户,其中,平川11户,景泰10户,靖远3户,会宁1户,白银区6户。加上龙湾村原有的77户,全市“农家乐”总数达到108户。

2、发展模式上突出一个“特”字

示范点和示范户的建设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线,突出乡村特色旅游活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乡村特色观光、娱乐、劳动、住宿、饮食等服务。四龙镇的“大福缘”,月河湾的“康乐人家”在经营上坚持当地传统饮食风俗,热情好客,收益持续增长。

3、发展效益上突出一个“好”字

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截止8月31日,据统计,全市已新建并投入运营的示范户31户,吸纳就业劳动力100余人,户均3人以上,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营业收入200多万元,每户平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为我市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了又一新的亮点。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1、组织领导到位

市县旅游部门把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示范点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建设年”、“全面行政效能建设年”的“一号工程”周密组织实施,各县区和示范点乡镇都成立了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袁占亭书记、吴仰东市长、闫鹏勋副市长等领导多次批示、安排布置并深入示范户检查指导。平川区委区政府、靖远县委县政府及水泉镇、东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多次部署,多次检查,多次指导,白银区出台了《白银区2009年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示范点建设的重要保证。

2、业务培训到位

市旅游局制定《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农家乐”建设与服务标准及推广模式选择要点》从建筑、环境、客房、停车场、餐饮、厕所、从业人员、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做到一户一个“方案”。同时,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市旅游局组织市县区旅游局局长、分管局长、业务专干及示范户业主先后赴金昌、西安、兰州、冶力关、固原、银川等地考察学习,县区旅游部门组织本县区相关人员进行了考察学习,市旅游局先后筹措资金10元;市经委为帮扶户支持了水泥,各县区各有关乡镇也对重点示范户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支持和政策性奖励。平川区政府投资80万元,修建硬化月河湾示范点村道4公里。有效地扶持是调动农民参与农家乐创业经营的关键。

4、规划布局到位

积极引导示范点利用区位优势,在沿河沿路依托旅游景区和中心城镇发展“农家乐”,增加旅游新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延长旅游产业链,确保“农家乐”能够建起来,运营好,效益高,可持续发展,达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5、宣传推介到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努力开通白银至四龙、靖远至法泉寺公交线路,努力开通白银至黄河石林、会宁至鸡儿嘴、平川至月河乡村旅游城郊专线。

7、加大督察力度,充分发挥依法监管的作用

我市“农家乐”旅游起步较晚,但能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发展成目前的可喜局面,实在不容易。今后务必将农家乐示范户建设逐步引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多下到农户家中帮助农户解决建设、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农户依法办理“农家乐”经营的各项注册登记、申请审批证照、亮证经营。市、县旅游部门要定期进行建设考核、逐步制定推行《白银市星级农家乐的划分和评定标准》。使我市“农家乐”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同志们,国庆60周年大庆已临近,又加中秋节相依而到,双节叠加旅游黄金周,对农家乐示范户的建设和发展既是考验,也是挑战。是一个绝佳的开拓、提升、增效机遇,我们以这次会议产生强劲的助推之力和蓬勃活力。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迎头赶上,切实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意识。黄河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仅是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和谐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建设成为“调结构”效应的鲜活摸板,成为拉动效应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成为惠民效应凸显卓著的集中展现。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确保旅游市场繁荣有序,让人民度过一个喜庆团圆的国庆、中秋假期,让“农家乐”乐得更多实惠和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