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与领导艺术(精华版)讲稿

文化修养与领导艺术

一、定义:

(一)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第九章第二点里写到: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修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文化”,更要“懂文化”。那么对文化修养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下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修养

什么是修养。“修养”一词,来自于孟子的“修身以养性”。古

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所以我理解,“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下,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思想、品行、习惯达到某种境界,所以我理解“养”就是提高。经受锻炼,得以提高,达到某一境界,就是修养。

本节主要从文学修养角度给大家介绍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当然不是说其他修养不重要,如科技修养也很重要,可能大家对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抢盐的风波还记忆尤新吧,说不定有些老师家里现在吃的盐都是那时候买的,据报道,有一兰州人抢了三万斤盐。但是如果你有科学常识就知道,吃盐要吃6.6斤才有防辐射的作用,有的说那我吃碘片,碘片也有用,那也是在24小时内。所以,具备常识能够让自己摆脱盲从的心理,对这类突发现象有自己的判断。

个人所得税增收起点也是今年热议的一个话题,人大代表们就纠结于到底是2500呢。还是3000呢。还是3500呢。但是他们都没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行业差异。

所以,从以上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加强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对于我们国民大众,各级领导来说,都十分重要。

除了以上的两种修养,我认为文学修养更为重要。大家在阅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以及古代其

他的文学作品时,可以翻看一下作者的小传。你会发现中国古代名诗名文的作者,有官衔(不论官衔大小)的人至少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也就是说,他们的为官大都有文学的翅膀。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翅膀,当官也当得有品位。

本节课我主要以文学修养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即。文学修养的意义、文学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修养与领导艺术。

一、提高领导干部文学修养的意义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个人修养问题,强调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养与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研究事物原理要先提高自身修养而后整顿好家庭,整顿好家庭而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而后天下太平。)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修养问题,三代领导人都对此作过重要论述,提出过明确要求。修养的概念很宽泛,主要包括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等等。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文学修养是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

(一)从历史发展看,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学修养,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文人为官,官员作文,自古有之,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以

“文”选官,这个“文”,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科学,而专指文章。所以,古代官员对联、吟诗、作赋,是看家本领。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有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名篇佳作留世。许多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比他从政的成就还要大,最典型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把亡国之痛、离国之思写得沉郁哀婉,感人之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使他这个亡国之君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即使是改朝换代时期靠一生戎马拼出来的帝王将相,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也抓紧学习文章、著书立说。就是被人们称为“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刘帮、项羽,在诗词写作方面也毫不逊色。刘帮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

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毛泽东评论: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刘邦十六项第一: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这是刘邦,好项羽呢。

项羽的《虞姬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使我们看到英雄重义重情,顶天立地,死也悲壮,虽败犹荣。

之所以在这里举他们两个人的例子,因为他们不仅各自有着自己的文学修养,在用人也就是在领导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特点的。

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刘邦的领导艺术,具体体现在对一些矛盾关系的辩证处理上。

一、决策者与执行者,我们来看下刘邦和项羽在用人方面的区别

汉五年(前202),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萧何为汉初三杰之首(另二杰为张良、韩信),是刘邦建汉后第一任丞相和相国,因功封为酂侯。按汉代有两个酂县,一个是南阳郡酂县(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一个是沛郡酂县(在今河南永城市)。),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刘邦提出“功人”与“功狗”的概念,话虽说得丑,其理甚明

透。刘邦把决策者与执行者区别开来,有利于赋予他们以不同责任,发挥其各自的长处;也有利于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考核他们。刘邦也决不会去做一只“功狗”,他也从来没有像项羽那样身身先士卒地去冲锋陷阵。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在于“能用人”。

二、放权与收权

权力是领导活动的杠杆。放权与收权是领导者运用权力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放与收本来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在通常情况下,愈是才高的人愈难驾驭,因此,放权容易收权难。更何况在群雄逐鹿的时代,谁都难保其一旦得势而不自立为王。所以,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刘邦对于称之为“国士无双”的韩信,则敢放敢收,达到了放收自如的境界。

自韩信被拜为大将之后,手中经常握有数万军队。这支军队,均为刘邦所授,至灭楚前已成为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的强大势力。这说明,刘邦的放权是大胆的。但他不能不经常于心中盘算如何有效地控制韩信,使韩信不至于成为自己的对手。而适时迅速地收回军权,则是他可以采取的措施中最根本的一着。刘邦每次收回军权,都是在韩信的军事任务已经完成,或刘邦自己失去军队,处于易受他人控制的危险处境之时,采取突然袭击,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使韩信猝不及防;伴随着收权,总有爵位的升迁或其它处置措施。

以上这些做法,使刘邦每次都成功地达到了目的。而且,似乎

均未引起韩信的不满和疑心。甚至经过项羽的说客的多次策反,韩信依然对刘邦感恩戴德,“不忍背汉”。这与项羽对范增的“稍夺之权,范增大怒”相比,绝然是两种效果。

三、“物质奖励与心理控制”

《汉书•陈平传》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去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他却又十分看重,总舍不得给,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就使楚军方面存在着可以致乱的因素。大王您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产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支配,不过问支出情况。韩信所言: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使知识分子的自我实现失去了物质基础。因而,项羽对人才的凝聚力,终究是虚弱的。刘邦虽然不能尊重知识分子的人格,但能“饶人以爵邑”,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满足了知识分子的物质需要,比项羽更具吸引力。刘

以穷兵黩武著称于世的汉武帝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zhao)歌,欢乐极兮哀愁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成为千古绝唱。

正是由于历代有文学修养的官员们的传承,才使得中国文化如浩瀚海洋,博大精深。从先秦的诗经、离骚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些文学丰碑,无不是有文学修养的官员们所为;有些作品既便不是他们所作,也是他们收集、整理、编纂,才得以传世。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学明珠、巨大的文学宝库,也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精神食粮、丰富的思想源泉。古人尚能如此,何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乎。

领导干部加强文学修养,还因为我国的文学宝库中,蕴藏着一些正确的执政理念。比如,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民本”思想多有论述,使民本思想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富足,您又怎么会不富足呢。百姓不能富足,您又怎么能算上真正的富足呢。)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虽然他们的民本思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没有条件实现,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脯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被进步人士用之与西方“民主”思想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在今天,

它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的思想,仍有借鉴意义。

(二)从现实需要看,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学修养,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从文学的性质看,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就决定了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正因为如此,文学领域是各种社会思潮、政治观点、文化流派最活跃的领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也是社会变革的前奏。

我们看到,在奴隶社会即将崩溃、封建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候,诸子百家空前活跃;以文学革命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改革开放前夜,手抄文学、天安门诗作,预示了“四人帮”的垮台。这充分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现象,往往同一定时期的政治形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人,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领导具体工作,更重要的是要领导意识形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文学修养,增强对文学现象的敏锐的感受力,时刻关注文学动态(网络文学,网络文化方面举例)、关注文学事件和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了解民声民情,通过认识和观察文艺思潮,把握社会思想动向,明辨是非,对于倡导什么,鼓励什么,防范什么,抵御什么,做到思路清晰,头脑清醒。所以说,领导干部的文学修养,事关执政能力。

前苏联作家邦达列夫(详细介绍)曾经这样描绘文学对人的

影响。“当一个人打开书的时候,他可以仔细地端详第二种生活,就像是看到一面镜子的深处,他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寻找着自己的思想答案,并且不由自主地以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气去衡量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惋惜,怀疑,懊恼,他笑,他哭,他同情,他参与主人公的活动——书的影响力就在这里产生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读者由欣赏到动情、由动情到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感染,心灵心境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具体地说,文学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是审美功能,或者叫愉悦功能。文学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获得审美上的享受。比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使人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静静的忧伤美。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恼,如果写点诗歌或散文,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排解一下苦恼,也可享受到另外一种成就感。如果应用得当,还可起到调整工作方法的效果。

不要把文学创作看得太神秘,只要是有感而发,就是好作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