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讲堂讲稿
李文丽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经典对心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修习经典,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让经典嵌入脑子,融进血肉。讲求文道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经典,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恰恰从另一方面阐明了国学经典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二者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以及德行教育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修习经典的过程,就是唤醒沉睡的良知的过程,就是”求其放心”的过程,就是巩固天生的善性、克制欲望、提升修养的过程。让我们生根在国学的沃土中,让心灵的成长更加丰盈挺拔。
传统文化经典,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其作用巨大,”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隋书·经籍志序》)。对于个体而言,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有一个滋润、内化和发展的过程,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正纪纲,弘道德”的愿景终将成为现实。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经典对心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修习经典,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让经典嵌入脑子,融进血肉。讲求文道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经典,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修养。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恰恰从另一方面阐明了国学经典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二者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以及德行教育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修习经典的过程,就是唤醒沉睡的良知的过程,就是”求其放心”的过程,就是巩固天生的善性、克制欲望、提升修养的过程。让我们生根在国学的沃土中,让心灵的成长更加丰盈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