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专题召开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先代表市政府对乡镇文化建设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周部长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目标,以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送”、“三百”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乡镇文化改革,大胆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乡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自2005年以来,各地已先后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42个,全市138个乡镇(不含街道)已有76个达标文化站,预计年底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126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1%,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期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文化站无房、不达标问题基本解决。二是乡镇文化建设特色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挖掘、大力培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市已有5个全国特色文化艺术之乡、7个省级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滨海县“书画艺术节”、响水县“灌河情四市五县文化联谊活动”、射阳县“丹顶鹤艺术节”、亭湖区“和谐社区天天乐”、建湖县“广场数字电影节”、“烟花杂技节”等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三是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一批以反映“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四是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和“三送”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达26000多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以上。同时,广大农民积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为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下一阶段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求以“两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乡镇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作为新农村五件实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会事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人大还于上半年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了专项督查,并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了专题汇报。各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省有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在推

进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少乡镇文化机构被调整合并,文化设施被挪用、变卖。20*年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38个乡镇中有59个乡镇无文化站房或不达标,其中6个无站房。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仅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的51个达标文化站中,就有27个未列入上述统计。此外,全市2200多个行政村,只有809个村有达标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大,进展不快。以今年51个达标文化站建设为例,截止7月25日,只有一个基本完成建设,还有20个尚未开工建设。同时,由于省里以20*年统计数据为基数,只有列入省统计的文化站可获得省补助,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内涵严重欠缺。由于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扶持政策难落实,农村文化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的现象,难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严重退化。全市各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专业差、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有30%的乡镇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影响,近年来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新聘人员均非专业人员;全市138个乡镇文化站大多只有1-2个编制,少数乡镇还存在占编缺岗或在岗无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让一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有了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统筹规划,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抓紧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镇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对一些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产品,可以实行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为乡镇文化站正常办公、文化活动开展及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公用设施配套等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原则,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经营乡镇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的投入机制。

3、切实加强乡镇文化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凡是基层文化工作做得好的,不仅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而且有一支热心文化事业的精干队伍。当前,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各地要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功能作用、设施建设等问题,积极探索乡镇文化建设新路子的同时,集中精力解决乡镇文化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乡镇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充实乡镇文化队伍。对编制空缺的文化站要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及时充实人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工作,逐步改善乡镇文化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加强乡镇文化从业人员及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完善激励机制,为乡镇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进一步调动和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乡土人才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从而打造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乡镇文化人才队伍。

同志们,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推动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有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乡镇文化工作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业绩,为早日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