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1988年筹备,1995年对外开放。2004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张,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内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2008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在陈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内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50年前,一支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新疆戈壁荒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肩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50年后,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

第二篇:军垦博物馆观后感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新疆军垦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曾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是了解新疆兵团的最佳窗口。

该馆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市。1988年筹备,1995年对外开放。2004年新馆开馆,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100平方米。已征集文物5000余件,历史照片上万张,其中有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

整个展厅分为6个部分。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沿着1000米的展线进行参观,游客不仅会发现这里的文物、图片比以前更为丰富,还会充分感受到雕塑、油画、三维立体虚拟和声、光、电现代化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及美的享受。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档案、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一处处复原景观,向世人诉说着60年来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和丰功伟绩。置身于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走进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军垦博物馆建成以来,接待过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国内外参观者60余万人次。2008年3月底实行免费开放。

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是在原石河子“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成功的。在陈设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的馆内布置着军垦第一代人开垦荒地,建设家园,创建城市的各种图片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石河子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高12米、长43米、地面塑型面积600多平方米,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有如亲临父辈们战天斗地的现场,就像亲临那火热的年代,我为这气势恢弘的场面而折服;为这大手笔的构思而敬服;为真实与绘画巧夺天工的溶为一体而叹服;为光与色相结合而产生的、憾人心魄的效果而惊服。

50年前,一支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新疆戈壁荒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它肩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50年后,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对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虽是我国在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延续,但其伟大创造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总和。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丰碑,是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更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十几万解放军官兵和自愿支边的有志青年,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出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作为兵团人的后代,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如今,老一代兵团人把屯垦戍边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怎么才无愧于兵团人的称呼。我们唯有了解兵团历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才能担当重任,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上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勤勉工作,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北边塞而贡献我们的青春,更要让兵团的明天,为我们的成就而自豪。

她并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它是石河子的灵魂,是代表了石河子的根啊。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由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等构成的60万石河子各族人民,来自五湖四海。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她有着发达的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

我想所有的石河子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兵团先辈们为了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顾不得享受战争胜利的果实,自觉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揭开了开发建设新疆的崭新一页。

破棉袄穿在身,一根铁管当钟敲,开垦一天睡地窝子,穿着这样的衣衫,睡着这样的地方,点着那昏暗的灯,愣是把一片荒原建设成了鱼米之乡,你们用拉犁的肩膀,拉起了新疆的天啊。

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有着优美的环境。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军垦精神。

为新疆美好的未来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薄之力。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馆址设在石河子市北子午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旧址内。1995年月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她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

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新疆叛乱活捉匪首乌斯曼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新疆叛乱活捉匪首乌斯曼1950年3月26日,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奉命率一营二连110名指战员进驻伊吾县,准备开荒生产,并协助伊吾县改造地方政府。3月29日,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等人受匪首尧乐博斯叛乱指示,纠集700余名叛匪于3月30日拂晓围攻伊吾县城。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被甘肃敦煌海子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部队活捉。

第三篇:参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学校: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解放初期新疆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是新疆建设的中流砥柱,解放初期新疆处于一个经济落后,产业极为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发展新疆作为一项重要规划,百万雄师进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产业的发展,初进军垦博物馆就看到了代表了军垦文化的标志枪和锄头,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句话“铸剑为犁”。看到了父辈们为了大力发展新疆所下的决心,与信心。

解说员告诉我们它们过去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它们是塔吉克人民那段悲壮的抵御外辱的历史的见证,虽然我的脑子始终不能融入到那个神秘的世界,但石头的历史事迹足以使我震撼,另外我们还观看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和文物。博物馆展品的布置与陈列极富想象力,分为各种不同的展区,有蒙古区,哈萨克区,塔吉克区及文物展区,还有一些丝毛麻织物、文书、木雕、泥塑佣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构成的独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古墓中发现的古人类的遗体。由于时间关系,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不禁感慨自治区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新疆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有一句话说道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的确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全国第一大省。有着广阔的平原,和富饶的矿藏。但这里人口稀少,如果不是兵团进疆,肯能很多资源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记得参观的时候有一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啊那里艰苦那里一定有健身兵团在奋斗,在建设。看到兵团进疆初期用的工具,简直不敢想象,进疆初期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但即使在折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发展起来了一片祖国的热土。

建国初期,1949年11月由王震将军带领的逾十万的人民解放军开进新疆。在大部队西进的途中王震将军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改革进新疆”。驻新疆部队的战士们一面要守卫祖国边防,警卫新疆全境,严防间谍和反革命分子的阴谋破坏,;另一方面还要从事生产建设,克服财政困难,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改善部队的生活。在1950年1月王震将军同陶峙岳、张仲瀚、陶晋初等人亲自踏勘玛纳斯河西岸,决定二十二兵团领导机关进驻石河子,建设戈壁新城。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曾经的军垦战士垦荒是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生活用品及已经发黄的照片等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些就像是历史尘封的画卷一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在诉说着兵团儿女的不朽的传说。

六十年前,新疆的戈壁荒原开进了一支独一无二的部队,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军垦事业。这支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队伍为新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维护新疆稳定、祖国统一和保卫祖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

在这次的参观中军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最是让我难忘,那是一件打满了补丁的军用棉大衣,望着大衣上密密麻麻的缝补的痕迹,我的心里不禁感叹当年军垦战士们的艰苦朴素,吃苦戍边的精神,是他们为现在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础,为我们现在的魅力兵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看到的是一台苏制的老式吉普,也许现在我的印象里这个车应该出现在建国初期,但听到讲解之后我才明白这台车竟然用了四十多年,到八十年代才退役,可想新疆兵团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而做出的一切,看着他们但是所用的带的都是最差的,看着当时他们劳作时的照片,突然才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的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兵团第一代展示的努力奋斗、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恐怕我们现在的新疆还要和祖国的发达地区差得很远。

建设初期,没有畜力,那就人力,这种兵团精神是可贵的,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使我们这代人应该去学习的精神,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但是这个精神是不能丢失的,有了这个精神才会有劲去努力,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了奋斗下去的毅力,同样这种精神也能让我们在学习上更加有劲,有信心。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成功了,更何况现在处在优异环境下的我们。所以参观后让我有了一种新的想法那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过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没错我们现在活着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就要像格瓦拉一样有困难总是第一个上。

看到展出的沙盘分布图是我再次看到了“呐里困难去哪里”这句话的体现。沙漠被称作死亡之海,就是在折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兵团人在一片荒凉的黄沙上种出了绿油油的农作物,兵团的精神是伟大的同时又是强大的如果不是代代兵团人的付出,我想不会有今天的乌鲁木齐一座挺立在祖国西北的经济之都。

军垦在新疆的发展中是不可少的一种文化,军垦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新疆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疆作为祖国的西大门,有着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由天然去资源丰富,是祖国的一宝地,从古时起新疆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历史上几经转折,但是新疆还是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由于新疆的自然气候条件股较差,二球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所以大力加快发展新疆就成了一个非常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她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

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新疆叛乱活捉匪首乌斯曼50年代初解放军平定新疆叛乱活捉匪首乌斯曼1950年3月26日,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奉命率一营二连110名指战员进驻伊吾县,准备开荒生产,并协助伊吾县改造地方政府。3月29日,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等人受匪首尧乐博斯叛乱指示,纠集700余名叛匪于3月30日拂晓围攻伊吾县城。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被甘肃敦煌海子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部队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