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营商办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在政务服务上“聚力”,提升便民水平。一是一网通办广泛应用。“一网通办”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总一网通办率达98.13%,完成市对县95%的考核目标任务。关于一网通办应用提出的“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意见建议被省里采纳录用12条。二是“政银合作”深入推进。5月开展“政银合作”以来,共开通了32个一网通办分网点,实现34个政务服务事项农商银行网点可办,累计收件量11272件。三是跨省通办延伸扩面。在去年与**、**等相邻市县合作基础上,今年又与**、**等建立“跨省通办”联系。截止目前,跨省通办事项已达241项,累计办理业务5000余件。四是服务大厅标准规范。以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复评为抓手,从现场管理、人才队伍、服务模式、服务闭环等四方面对县乡两级服务大厅进行标准化整改提升。
(二)在营商环境上“聚能”,优化涉企服务。一是营商环境评价得分进一步提升。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总体便利度得分84.77分,较20**年度进一步提升,18个一级指标中5个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档,其中财产登记和注销企业得分全省最优。无感监测指标得分位列**市四个县(市)第一。二是服务企业网格不断健全。在调整优化“1+35+n”企业服务网格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扩面驻企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全县3400多家企业“户户有对接”。搭建驻企服务云上社区平台,推进企业网格化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定期开展盲盒式评价回访,对服务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动态收集助企纾困典型案例,5个被选入市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汇编,5个在**市服务企业简报刊登,7个在县服务企业简报刊登。三是惠企政策落细落实。通过“媒体发布宣传+线上交流宣传+会议集中宣传+网格走访宣传”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运用‘政企通’、探索‘预拨制’、建立‘资金池’、开展‘双色通报’”等举措加快政策直达快享。截止目前,政企通平台共兑现政策资金4.16亿元,受惠主体2598家。四是“清障”行动突显成效。累计完成市营商专班交办的5笔交办件。每月跟踪17个招商引资历史疑难问题进展。截止目前,6个项目已有序推进,5个项目处于二次招商阶段,3个项目已解除投资协议。动态跟踪县本级问题池问题进展,累计下发交办单29份,对3个问题开展复盘。
(三)在信用体系建设上“聚神”,夯实信用体系。一是聚焦数字化改革重点,谋划“信用+智享用工”数字化场景。借助数字经济灵活就业的跑道,找准信用+的切入口,谋划了“信用+智享用工”行业监管应用场景,将信用与“灵活就业”相融合,形成新就业群体的“分级监管+信用服务”新的探索,该场景在“2022年度**市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案例观摩评选活动”的17个案例中,被评为“示范案例”。二是聚焦重点考核指标,全力推进重大失信事件治理。今年6月以来,针对我县黑名单企业占比3.23%,比例高的问题,聚焦一个靶心,组建由市场监管、法院、税务等重点部门组成的失信治理攻坚专班,开展重大违法失信问题治理攻坚、严重失信企业名册清退、企业信用修复推广三大行动,建立由法院、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工作群,形成定期通报晾晒推进机制,通过合力推进,截止目前我县最新黑名单企业由6月底的208家减少到120家,占比1.83%,实现严重失信企业应清尽清。三是聚焦主题诚信日,深化全社会诚信宣传。以我县第三个1122诚信日为契机,结合宣传部“**十礼,信有礼”活动推广宣传,有效发挥商会力量,各领域招聘诚信代言人,发布1122**诚信码。制定诚信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窗口、进医院、进乡村、进网络“八进”活动方案,近期开展诚信进社区、进窗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是省营商环境评价争先进位。高标准组织好2022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深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做好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力争便利度得分争先进位。重点关注浙里营商平台无感监测数据,争取各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积极挖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争取列入全省优秀案例。二是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全面推广应用政企通惠企政策专区。推动惠企政策一站查询、一网兑现。惠企政策100%上架政企通,原则上100%在线兑现。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三是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迭代服务企业机制,实现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链的转变。推动全产业链审批服务改革,从注重政府审批领域改革向项目准入、企业创新、中介服务延伸。加快项目决策、市场准入、新产品上市等审查审核。积极挖掘查找产业链项目建设、审批和生产、经营中的顽瘴痼疾,及时交办督办,有效提升风险识别、精准处置能力,推动全产业链服务效率提升,推动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深入推广运用驻企服务云上社区平台,将全县所有企业纳入平台,实现全量企业网格服务在线化。四是搭建涉企关键小事应用模块。将企业高频办理的“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临时建筑审批”“水电气报装”、“纳税”“企业注销”等事项集中在一个模块,方便企业快速找到入口办理。
(三)全面推动信用体系更加健全。一是深化信用数字化监管工程,以信用+智享用工场景为基,谋深做实1个数字化改革系统-信用数智监管系统。通过加大收集多主体信用信息数据,构建智享用工、共富乡村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在乡村治理、行业监管领域更多的场景应用。围绕家政、养老、教培、房产中介、低碳生活、防诈骗等民生关切领域,拓展便民助企信用应用服务场景,切实提升信用服务社会服务能力。二是提升信用监测指标工程,紧盯关键性监测指标,做好4大专项工作。严重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双公示三率专项提升,分级分类监管多领域探索,信用修复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严重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双公示三率专项提升,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工作,深化信用修复推广,将信用重点工作与服务企业结合,开展有温度的执法行动。三是深耕诚信日品牌工程。持续丰富“11.22”主题诚信日各项活动,持续打响“诚信日”品牌和影响力,用好诚信码,让诚信代言人在各领域发挥宣传带动作用。四是健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深化诚信建设八进活动,将诚信文化触角延伸到工作中、生活中,将企业诚信文化和清廉建设相结合,同时积极联合宣传、市监、经信、教育、卫健等,挖掘各领域诚信优秀案例,评选诚信之星,宣传先进典型,以激发诚信在社会中极大效应,打造好地方好信用这么一个信用宣传品牌。
(四)全面推动队伍建设更加强化。一是完善“工分+排名”考核。加强个人-窗口-单位考核挂钩的关联性,发挥考核奖优罚劣的作用,让躺平者“起身”。二是推行窗口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加强行政办事员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培训,实现人员技能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逐步建立健全窗口人员业务培训、技能评定、关心关爱等机制,培育具有**特色的“政务铁军”。三是加强人员日常管理。统筹推进“减窗口、减人员、提效能”,将部分窗口人员前置为咨询服务人员,指导群众网办、掌办。开展标准化贯标、政务服务平台星级评定、“有礼服务之星”评选等工作,强化对窗口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