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境村美丽乡村倡议书
广大村民朋友们:
建设一个清洁优美舒适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世代生活在我们的家乡——李境村,我们朴实勤劳,我们踏实肯干,我们热爱生活,对明天充满着热切的期盼。可当你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同时,是否会留意到门前乱泼的污水和随意堆放的垃圾。当你置身于巨大的发展变化时,你是否留意到我们的环境正在被破坏,我们的环境正在被污染。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正在破坏着我们的居住环境,降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我们身体健康。
为了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特向广大村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美丽家园,你我共建。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协助配合做好各项环境整治工作。
二、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生活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严格遵守清洁家园创建标准,不乱泼污水,不乱倒垃圾,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柴草,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干净。
三、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大操大办,不搞封建迷信、不抹牌赌博。自觉建设好美好家园,自觉创造好优美环境。
保护家园,就是保护自己;热爱家园,就是热爱生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全村掀起“清洁家园”建设的热潮。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清洁家园”的建设中去,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清洁美丽。
碧石渡镇李家境村民委员会
二0一五年元月
第二篇:李宝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李宝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
大均乡李宝村位于景宁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驻地大均村6公里,海拔550米,全村132户503人,耕地430亩,山林8417亩(毛竹林850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
李宝村依山伴水,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村落古朴,是丽水市现存为数不多的纯畲族村,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浓郁,是研读畲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宝村紧紧围绕市委卢书记提出的“民富、村美、风正”要求,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建设,李宝村的各项条件日益改善,村民安居乐业。
一、环境得天独厚。李宝村属于高山气候,温暖凉爽,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398毫米,年日照时数1781小时,热量丰富,冬暖春早,全年平均气温18℃,降水充足,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山林面积达到8417亩,森林覆盖率高,是纯天然的绿色“氧吧”。
二、文化底蕴深厚。李宝村是景宁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村,民族特色浓郁,畲民善良纯朴,能歌善舞,比较完整地传承和保留了“畲族民歌”、“畲族舞蹈”、“畲族祭祖仪式”等畲族特色文化。目前该村擅长山歌的有雷余兰、雷李梅等20多位村民,擅长祭祖古舞的有雷秀林、雷和忠等8位村民,擅长畲医畲药的有雷三妹、雷宗明等村民。近年来,李宝村民逐步恢复了“穿畲衣、干畲活、织腰带”等民俗活动;通过编排畲家敬茶敬酒、山歌对唱、祭祖功德舞、花鼓戏等极具畲族风情的民间艺术表演,让游客在欣赏畲寨原生态美景的同时,充分领略畲乡民俗风情,感受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度挖掘畲族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李宝村逐步成为“畲乡之窗”景区的新景点。
三、养生资源丰富。作为丽水市生态文明示范村,李宝村森林、水能、农特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休闲养生资源十分丰富。全村有高效笋竹两用林1500亩,金银花基地300余亩,还有浙贝、厚朴、元胡、桔梗等畲药材。最近几年,李宝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养生养殖业,建立“吃住游于一体”的农家乐,鼓励农户养殖鱼、泥鳅、田螺等山区产品,为生态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基础设施完善。2011年,李宝村启动“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建设,按照“一轴、二心、三片区”的总体格局,尊重自然山地特色,对本村水流进行梳理整治,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整饰,将李宝村作为中国畲乡之窗4a景区中“看民族古舞,探神秘畲寨”为主题的延伸景点。目前,李宝村通过房屋立面改造,将畲族元素融入畲寨整体民房外观中,提升村庄形象;通过空间环境整治,巷道立面整治、通路整治、绿化整治、建筑单位整治、沿路小品建设以及垃圾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等措施,美化环境;通过改造民房卫生设施,建立样板房,让游客能吃在畲寨、住在畲寨。李宝山门、30幢房屋立面改造、2幢样板房、农家乐建设等项目均已完工。目前,李宝村畲家乐可提供300人就餐,提供30张床位,完全能满足接待小团队的要求。同时全村道路硬化率已达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80%,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电话普及率达到85%。便捷的交通,整洁的环境也为李宝建设“养生乡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篇:美丽乡村(高原村)虹口乡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地处都江堰市虹口乡北部,距离都江堰市区21公里,离虹口乡场镇3公里,属典型山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有5个安置点和1个集中居住区,372户,850人。高原村分为上、中、下三个坪,台地面积3985亩,现已种植“三木药材”面积10000余亩、猕猴桃5000余亩,是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单产名列全市之首,年人均收入16278元。高原村先后被成都市确定为“成都市远郊山区新农村建设典范”,并获得了“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称号,中央授予的“绿色小康村”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科技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成都市级文明村”。2011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1年4月,虹口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申报的重要区域也是高原村。在创建文明村方面,村组干部不断努力,紧抓实干,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积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把社区干部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符合本居实际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时刻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根据工作实绩,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议事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全村级财务制度,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及时在公布栏反映当月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制订了《高原村社区管理条例》、《高原村财务管理制度》、《高原村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虹口乡高原村便民服务工作职责》、《高原社区治安管理条例》、《高原村安置点村民公约》等完善的管理条例,村委干部责任分工明确,村安置点管理规范有序。
二、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社区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地处萧绍连接处,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积极鼓励村内居民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引导村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游客,从一产业向三产业的转型、从村民向景民的转变。高原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带动的观光农业旅游核心村,全村具有观光价值的猕猴桃和厚朴分别有1200亩和3000亩,覆盖整个高原村生态农业观光区。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情观光旅游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在白沙河畔打造的高原河谷,原滩欢乐营占地150余亩,为原生态的户外运动休闲场地,吸引八方游客。高原村作为虹口漂流的起点,2012年6月虹口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漂流小镇”称号。高原村拥有一条山地自行车环游道,2010年,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四川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称号。除每年举办的国际猕猴桃节以及山地自行车比赛、汽车越野比赛等各项赛事外,高原村每年还举办美食节、烤羊节、山货节等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节日,届时吸引了大量的周边及外地游客。
高原社区作为虹口乡旅游重点发展村,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移动通讯和电力设施已覆盖全村,天然气也已引进入村,通邮、通电话。主要交通道路黑色路面硬化率已达100%。具有完善景区导览图及标识标牌。另配套的有旅游特色购物中心、大型led屏、生态停车场、三星级旅游公共厕所。区域内有农家乐3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及熊猫连锁酒店,建设有大型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三、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居委会也十分重视改善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美观的环境,在环境整治方面舍得投入。高原村现已集中居住324户,700人,集中居住率达85%以上,地震后,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聚散集合”的原则规划布局高原村5个村民小组的住房重建,5个安置点整体风貌统
一、协调、美观,建筑物外形整洁,庭院植物生长良好、叶面洁净,庭院内整洁。全村硬化道路13公里,其中沥青路面约6公里,水泥路面约7公里,路面平整、无破损、无坑洼、无积水,机动车辆摆放有序。小区环境清洁优美,绿化美观,环卫设施完善,设有村道路和小区保洁人员60余名,具体负责日常清扫和对设施的清洁维护,并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每日定时清运,无暴露、积存垃圾现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小区河道水质良好,无乱丢乱投现象,水面清洁,河道生态环境良好,河道沿河两岸干净整洁。高原村养殖业发展有家禽3500余只、家畜500余头,均在指定地点养殖,管理有序,无乱拉粪便、污染环境现象,农业管理有序,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积极开展进行除“四害”活动,向村民宣传、教育各种除害办法,在每年春秋期间由村统一进行除害工作。
四、积极发展各种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实际情况,由村主任领导该项工作。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辍学现象。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95%。高原村村级活动中心设有村级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站、治安管理办公室、广播室及医疗服务等服务站点,站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评价度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创建过程中,村组干部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的增加,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社区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不但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为此开展了与其他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或多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村委会还积极开展各种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居内播放露天电影,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服务。深入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营造浓厚的乡风氛围。并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活动,由村主任兼职负责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立有村乐队、舞蹈队和文化表演队,主要结合政策宣传、道德文化宣传、科技信息宣传和安全信息宣传等进行表演。
六、社会稳定,创建和谐。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内外来人口多,情部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委会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村委会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抓紧对外来人员的暂住证办理工作,做到外来人员登记率达95%,村委会还有专门的外来人员协管员来对居内外来人员进行管理。村内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有专门的调解员,使得村内民事纠纷能就地解决,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设立治安巡逻队,每晚有队员进行夜巡,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满意度高。无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无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村委会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居委会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八、
第四篇: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某县某镇某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农村管理为动力,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以市民观念塑造农民,努力实现居民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网格化,设施城镇化,服务公共化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定位与规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各位家长,建设一个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共同携手,积极行动起来,用热情和干劲,用恒心和毅力,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应有力量。
双城镇小果园小学全体师生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