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剖析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它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各组分化学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部分主要是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各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及功能;动态部分主要是研究构成生物体各组分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生化实验对生物化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农业院校而言,生物化学实验无疑为农业服务,实验的过程就是便于将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能最大最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借此,为提高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能力,我们尝试着对农学类本科生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教学手段及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这几年我校农学类本科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绩简要介绍一下。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校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增多,生化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所需,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校新专业的逐年增多,而生化实验教学一直沿用原有的教学大纲,或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调整,这些不能体现各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特殊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所学专业内容要求;二是所开设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只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大多数实验都是由课本所学知识设计的,学生实验过程只是“照葫芦划瓢”,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专才教育,且教学中未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激励机制,也未能将最新的生化实验技术及时反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单一;四是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善,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综合素质。

为了探索适合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2.1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各高校由于各自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都不同,所以培养目标不同。我们农业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农业人才。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能,为农、林、畜牧、食品等行业服务。我们原有的生化实验教学大纲还不够完整,没有体现我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时数和课程形式、内容等在所涉不同专业间无法体现特色。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首先整改教学大纲。首先调整理论和实验学时比例,加大实验学时数。由原来的24学时改为36学时。其次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减少基础及验证实验学时数,加大综合实验学时,增添设计实验内容。同时不同专业可以通过专业特色选择实验内容,如食品专业的可以选择一些与设计食品相关的实验内容。这样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专业学科特点,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例如,我们将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力测定设计为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测定还原糖含量进一步测定酶活力高低,使学生掌握酶活力测定的相关知识同时掌握了糖测定原理及方法。同时还学会了离心、分光光度等生化技术。我们对实验的整合还有将蛋白电泳技术及蛋白含量测定综合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体系,逐步形成生物大分子整合的逻辑体系及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体系。

设计性实验是应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生化技术,自己设计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初步的研究方案,确定方法、步骤,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要逐步过渡,在基础实验的前提下不断增加综合实验的内容,逐步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适当减少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大实验。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先做验证性实验,再做综合性实验,最后做设计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发展方向,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大大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前几周开设几个基础实验,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开始进行综合大实验,一系列相关的提取纯化及鉴定过程,或从培养幼苗到开始研究到鉴定等由一些列实验构成的一个综合相关大实验,这部分实验是整学期生化实验教学的主要部分,然后尝试引进少量设计性实验,学生们通过前边实验内容及技术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实验进行自主尝试。

2.2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试剂的配制、样品的准备和预处理等工作都是教辅提前准备的,上课时老师又将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板书到黑板上并详细的讲解,学生照葫芦画瓢地进行简单验证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态度就是想将实验草草做完了事,实验报告内容相互抄袭,实验结果并不是从实验中真正得出的,有许多是从理论课上推导得出的,甚至有些是臆造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对试剂如何配制与保管,配制时的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果的分析全然不知,他们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不能很好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难于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思考问题,而且喜欢在实践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喜欢对实验的现象问为什么。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情况、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成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实验报告中体现尤为明显,学生不再照抄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可以按照自己对整个实验的认知过程进行报告书写。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由主导地位转为指导或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了新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毕业后服务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