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暨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暨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2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暨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工作,兑现奖励,表彰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奋力开拓,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2005年,全市招商项目达到945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1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0.2亿元,增长20.2;全市在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06个,总投资579.8亿元,其中过亿元的155个,过20亿元的5个。外来投资不仅呈现出大项目增多、工业项目增多、落地开工项目增多、高科技含量项目增多和江浙沪重点地区投资项目增多“五个增多”的特点,而且实现了利用外资总量提升、项目质量提升、对重点地区招商水平提升和三次产业引资水平提升等“四个提升”。二是外经外贸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2005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61个,增长32.6,合同金额2.29亿美元,增长47.8;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由2004年的居全省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1亿美元实际外资任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增长22.8,增幅居全省第13位,首次出现了过4000万美元的创汇大户。外经工作结束了无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和无自营外派海外劳务实绩两个空白,新设境外企业3家,投资额1513万美元,分别居全省第12位和第2位。全市经济外向度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03。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达到9.1万户,增长10.7;私营企业7513个,增长21.3,其中科技型企业131家,外向型企业192家;注册资金178.03亿元,增长30.2,从业人员39.97万人,增长9.7。全市非公有经济纳税额26.11亿元,增长42.3,占总税收的52.2,已占据我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对培植地方税源、拉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从招商引资工作看,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任务意识浓于发展意识,存在“与己无关”、“畏难发愁”和“被动应付”的思想,招商工作思路窄、招数少、不得法;引进的大项目、工业项目的绝对数量仍然偏少,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项目少;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单位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任务,有的还停留在协议、意向上。从外经外贸工作看,依然是我市经济工作的“短腿”。从民营经济发展看,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弱、竞争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市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各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完成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招商引资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赢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民营经济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只有坚持外向带动和启动民力并举战略,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发展的增量投入才会有持续不断的源泉,产业结构调整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抓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才会不断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竞相涌现。目前,新一轮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已经兴起,在这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