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

刚才,XX书记作了重要而精彩的主题报告,深刻阐述了工业强市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对工业强市作出了全面部署,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抓好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增强紧迫感和信心

“十五”以来,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基础基本形成,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2005年全市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工业总量突破百亿大关,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纵向比,我市工业发展迅速。但横向比,我市工业发展差距大,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市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落后和工业化进程滞缓,仍然是制约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2005年我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16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分别仅占全省的1.9%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人均工业增加值为1660元,相当于全省的53%、全国的28%。二是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71户,比资阳少121户,比德阳少511户,比南充少115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只有21户,比资阳少20户,比德阳少41户,比南充少25户。三是竞争力不强。尽管有5家上市公司,却没有一家在国内和省内同行业起领头作用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工业化程度较低。“十五”期间,我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提高了3.2个百分点。据市统计局提供数据,XX工业比全省至少落后近10年,比全国落后近20年。

我市经济发展的难点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当前,我市工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为我市参与区域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税收政策调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力度,工业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促成了成渝经济圈的迅速崛起,为我市建设重大工业项目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三是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丘陵市来讲,用好政策,夯实农业基础,壮大工业支柱,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四是我市工业发展的自身环境不断优化,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民营企业正成为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特别是在省“十一五”规划中把我市纳入成渝经济圈,列入全省大城市发展规划,工业招商引资优势更加明显,为全市工业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我们讲成绩,找差距,说潜力,谈远景,目的是为了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信心。从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来看,只要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工作,加大了对工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工业发展的措施。只要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坚持每年新上几十个投资上千万的大项目,我市也一定能迅速驶入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二、明确思路,抓好“三个一批”

我市工业发展如何抓。关键是要围绕我市化工、纺织、食品优势,做好“三个一批”的文章。即:建设一批支柱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一)抓好一批支柱产业

一个地区工业要上台阶,必须有支柱产业。山东滨州市以纺织为支柱产业,全市纺织工业企业达130余家,涉及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化纤、服装等7大行业,纺织业产值占了该市产值一半以上,2010年,该市纺织业销售收入可能超过2000亿元。实践证明,工业强市必须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必须正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资源转化,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我市有丰富的天然气等资源,又是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资源型支柱产业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发展支柱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这些产业和企业成长性都比较好,发展潜力较大。

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我市盐卤资源地质储量42亿多吨,可供开采储量8亿多吨。从中石油在我市境内勘探的情况看,我市天然气资源十分富集,初步结果是5000亿立方。去年中石油在XX境内的开采量也不过10亿立方,按这个进度,XX境内的天然气可以再开采500年。中石油将加大在XX的投资力度,准备在3年内投资36亿元,加快开发天然气资源。这些,都是我们推进支柱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特别是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上,省上明确提出了“开发输出资源与就地制造加工并举”的方针,这意味着我市可能争取到更多的用气指标和盐卤开采指标,解决发展化工产业的资源瓶颈。

(二)抓好一批骨干企业

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主要靠工业;工业经济的膨胀和发展,主要靠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骨干企业,是一个地区培植财源、扩大就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经济整体实力的必然选择。山东工业超过广东,就是因为山东有263家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有22家,青岛海尔2004年营业收入就已超千亿元。工业是聚合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工业,必须要有龙头带动。实践证明,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无一不是靠重点龙头企业带动的。我市经济发展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骨干企业少。这正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2153”工程、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的核心意义所在。

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叫响“2153”工程,培育2个销售收入100亿元、5个销售收入30亿元的企业,这是我们的最低目标。要选择一批基础较好、规模较大,而且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以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市天然气和盐卤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盛马、美丰、明星电力等企业,做大做强化工产业。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一批化工企业。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市农副产品优势,培育高金、沱牌、美宁、颐康食品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食品产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市良棉种植的优势,培育华润锦华、华纺银华、新绿洲、南华纺织等支柱企业,发展壮大纺织产业。去年全省300万纱锭的纺纱能力,我市就占到60万纱锭,占全省的1/5。到“十一五”末期,全市化工、食品、纺织三大优势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15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增加值分别达到45亿元、40亿元和15亿元。

我市的骨干企业要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协作和联合,通过强强联合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骨干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战略投资者,借力发展,有效扩张综合实力,实现低成本扩张。

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尽快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骨干龙头企业。近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工业项目,但真正形成产业链、产业群的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招商引资还处在“饥不择食”的阶段,随机性引进、被动性引进的比较多,还没有自觉地注意上下游产业的衔接。这次省委工业工作会上,我们看到,资阳的南骏汽车发展很快,去年达到20多个亿,全市围绕南骏配套的相关企业就有40多家,成功实现了以企招商。我市的高金、盛马、沱牌等骨干企业,都有很多上游和下游的产品需要衔接配套,我们要借此以企招商,发展产业集群。

今后的招商,应更多地注重产业集群的形成。特别要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XX投资发展。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地区招商,以泛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今年3月下旬,我们到上海搞了项目推介,上海的100多家企业参加了推介活动,最近,上海和浙江的一大批企业老板先后到XX来考察。我们要主动宣传和衔接,围绕三大优势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居安思危。企业竞争不但是“大鱼吃小鱼”,而且是“快鱼吃慢鱼”,我市的各位企业家要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比先进,找差距,补不足,增加危机感,不断树立新的标杆,自我加压,争取每年都有新突破。尤其是化工、纺织、食品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三要眼界开阔,善于经营和管理。商场如战场,企业家必须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运筹帷幄。美的集团发展很好,他的成本管理学习格兰仕,质量控制学习格力,服务态度学习海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一种经营模式的竞争。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是创造顾客群,争取市场。我市的企业家要多走出去看一看,开阔眼界,学习和借鉴先进地方、先进企业的发展理念,管理经验。要研究和分析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趋势,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确定本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经营方向、战略定位。

工业强市,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工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