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市地处苏南,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县级市之一。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发展较快,农村经济从整体上看发展也比较快,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村自然条件及交通等因素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有的村经济甚至还比较落后。从目前全市的17个镇(区)291个行政村的4994个自然村的情况看,各村发展不平衡,但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村民自治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多年来,经过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在我市农村建立起来,民主自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了好遍提高;”一事一议”制度也得到进一步规范,2005年,全市有109个行政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筹资195.6万元,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7.5%。这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村基础设施在近年来建设加快

截至2005年底,全市新增农村公路971.3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205.8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36个,增加受益人口31万人,大力推进改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增造林绿化2.57万亩,完成了天目湖镇沙新村等3个村庄的绿化工程建设。

3、社会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0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20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参保农民44.8万,比上年新增1.32万人,参保率达到86.51%。有线电视通村率达60%。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良好。

4、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从总量上看,2005年,全市农村实现gdp140.6亿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2.0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分别是”九五”期末数的2.55倍、12.57倍和1.66倍,实力大大增强;从结构上来看,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8:55.8:

35.4,而在”九五”期末这一比例是14.8:49.7:

35.5,其中,一产在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其比重明显下降,二产的比重明显上升,经济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5、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在2005年达到了5947元(统计局公布数,根据市委农工办调查的数据是6846元),比上年增长11.6%,比”九五”期末增48.2%。另外,根据市统计局农调队的跟踪调查,至2005年,我市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己经达到了37.3(小康指标为40,下同),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话218部(200),拥有电脑18台(40),住房面积达到了人均46.6平方米(40),农民人均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5.3%(18%)。从这一组数字完全可以看出,我市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从全国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纯收入增长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1979-1996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6%,但自1997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幅大大回落,1997-2000年平均增长仅为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年为8.5%,1998年为3.4%,2000年则降至2.1%,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增至4.2%,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局面,2002年在2001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收人增长比城镇居民低3-4个百分点。从我市来看,2004年、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00年为2.27:l,2005年为3.2:l),特别是对照我市到2007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必须达到每年16%以上,而目前扶农政策使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加上大宗农产品价格没有提升空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客观因素和农民就业仍不充分等原因的影响,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水利、供电、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保障标准较低,覆盖面较小,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文明程度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设施上,和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明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在师资上,存在差距,城市的各方面条件和农村相比,要比农村的好,农村的很多教师,通过竞争等方式,想方设法进入了城市的学校或者从事其他职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明确扶贫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情入手,通过推进治水、改土、修路、通电(电话、电视)等工作,切实解决目前老区存在的”道路不畅、信息不灵、饮水不便”问题。重点扶持村间骨干道路建设,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新兴旅游项目建设。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的,通过有效培训,帮助落实就业岗位,通过非农就业实现脱贫增收。加强政策激励,引导本地企业加大对贫困户劳动力的吸纳。

2、给予政策扶持。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对××老区和全市经济薄弱村列人计划新修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财政要给予适当补贴。

3、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四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农民最终得到的实惠要高于上年。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不得低于70%;土地出让纯收益总额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