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广大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过着年初南下、年末北归的侯鸟式生活。目前,这些人中的少数已经取得成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资产,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陆续返回家乡投资创业。对此现象笔者在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陕西省紫阳县进行了调查。

务工者的归宿

邱双赞是紫阳县蒿坪镇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外出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取得了巨大成功,到近年来已拥有资产数百万元。从2002年起,他先是在蒿坪集镇投资修建了农贸市场主体大楼,接着又逐步收购了蒿坪境内大部分石碳企业。目前他所投资的企业均运行良好,投资都陆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目前,在紫阳县共有像邱双赞这种外出务工回乡投资人员近50人,他们中个人投资多者累计近400万元。对于回乡投资创业,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他们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最好归宿,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的梦想。调查显示,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近年来已累计回乡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企业63个,年产值40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720个,成为了该县一条新的重要的资本来源途径,为该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带富一个村甚至带动一个产业的事例正逐年增多,显示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高潮难以形成

尽管序幕已经拉开,但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在目前来看还只是零星的、个别的,仍处在自发阶段,还没有形成普遍现象,且将在今后较短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现状。其原因有三:

第一、投资信心还不够强。其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够理想。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输出地政府多存在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差、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交通等硬环境不完善等现象,对回乡投资缺乏信心。即使已回乡投资的人也采用两手战术,在外地的投资继续进行,回乡投资实验着进行,显得十分谨慎。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建设投资环境。要通过强化投资环境建设,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务工者回乡创业。一是要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杜绝不正之风二是要做好硬件建设,进一步搞好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三是强化金融机构改革,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支持能力四是做好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工作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增强有投资能力务工人员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具体的优惠措施,给他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要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用,给回乡人员以最大扶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创业人员的荣誉感,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四是大打亲情牌,利用外出务工人员的恋乡情结去感召他们回乡投资

第三、强化劳务输出工作。在现阶段,仍需要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通过输出增加原始积累,增强投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输出前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务工人员的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二是通过发展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输出成本,减少输出盲目性三是积极建设劳务品牌,用品牌去占领市场,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率,加快就业速度四是强化劳动维权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