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亦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和县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已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100余家,资产总额35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1万户;建成市级龙头企业51家,其中包括省级龙头企业8家。全市订单农业面积25万亩,农民人均年直接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取收入1100元,分别占到土地总面积和农民人均收入1/4。全市已建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2个,带动农户26373户,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木材、优质米、畜产品、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干坚果、速生丰产林、生猪、肉鸡、水产品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1

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区域布局。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农业规模和地域关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总体上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我省兄弟城市相比,距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发展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全省横向比较,我市总体排名相对靠后。截止到2006年年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2家,辽宁省26家,我市还没有。省级龙头企业224家,我市只有8家,低于全省平均值。二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还处于“活变死、生变熟”的初加工阶段,缺少科技支撑,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结构松散,多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不够紧密。象地域绒山羊发展有限公司,由于与农户签订合同数量不够,其年加工量只达到20吨左右,大约只占**产绒量的1/10,一方面公司由于原料不足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另一方面,本地的绒大量被外地收购。四是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顺畅的市场营销网络。市场面窄,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省级名牌只有12个,国家级名牌只有1个。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产生于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比较效益低

社会上还存在的轻农意识,长期忽视对农村的投入,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发展起步低;农事企业的投入大、收效慢、低效益,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2.企业管理运作不科学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素质和水平。组织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市内、省内和国内拉练,同行业互相参观、学习和借鉴,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找准问题、弥补差距和不足。督促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按照行业分布,组织龙头企业之间对接,实施资源整合,开展“一带一”“多带一”“一带多”的行动。组织龙头企业与帮扶人对接,提高帮扶质量,督促企业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树立市场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方法和手段,通过参加农展会等各种途径,提高产品知名度。以现代营销手段为理

念,重点从人员培训,销售网络的建设、完善,专业市场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建立销售网络,签订长年产销合同,稳定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