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达岭长城及其景区建设
内容摘要。旅游给我国的风景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中风景区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八达岭长城是世界旅游胜地,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景区保护产生矛盾。本文除了欣赏长城的独特建筑和宏伟,还试着分析八达岭长城景区建设的不足以及对其的损害。
关键字:八达岭长城
世界遗产
风景区
一、八达岭长城概况
长城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它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明—清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始建于春秋战国,诸国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一段段长城——“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连接起了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起了一道东始于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至甘肃省嘉峪关的长城,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为明朝所修筑。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长达八十余年。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长城作为世界遗产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科学及旅游观光价值。八达岭长城属居庸关体系,明时修建,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长城。八达岭长城以其宏伟的建筑、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观、优美的环境,令无数游人向往和叹服。早在1982年,八达岭长城便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授予“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等称号。八达岭长城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向世界展现出一道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现在与未来和谐交融的独特风景。
八达岭长城总长达7600余米,以关城为中心,北到十二楼,南至好汉坡最高点,已向游客开发可供游览的城墙地段达3741米。八达岭长城景区初步形成了以3741米长的长城开放地段和长城全周影院、中国长城博物馆为主体,戚继光景园、袁崇焕景园、长城碑林景园为辅助的游览体系。八达岭长城向南北两个方向,随着山脊的高低起伏,曲折连绵地向远处延伸,八达岭长城为万里长城中最雄伟的地段之一,盘桓起伏于群山峻岭之间,层峦叠翠、山势巍峨。八达岭群山的苍苍茫茫和长城的磅礴气势交相辉映。
二、审美与实用
八达岭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自春秋战国起八达岭就成为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牢固的防御系统的建筑,一方面依赖于城墙的坚固,另一方面是通过特殊的选址与精心“层层布防”,使得八达岭长城成为坚固的防御系统,从而在使用刀剑、戈矛、弓箭为主要武器的时代固若金汤。
除了宏伟,它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伟大的美术,最壮
丽之美,莫过于长城”。无论是从建筑还是艺术的角度,长城都展现出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出炎黄子孙崇尚的民族之魂。实用与浪漫相结合,追求整体气势,绵延万里,气势宏大。八达岭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站在长城的峰顶上可观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如巨龙连绵盘桓于燕山的群峰之中,八达岭长城与大地和山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长城城墙多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脊线延伸,常利用山脊外侧为陡崖的地形,山、墙相依,更加险固。那雄伟的关城,流转若动的城墙,挺然峭拔的城楼、角楼和敌台,孤绝独出的烽火台,它们所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神奇构图,都转化成了美的韵律,美的节奏。长城逶迤上下,又把自然原本存在的美的节奏明显地点示出来,故美学家评论说:长城“宛如神奇的巨笔在北国大地上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城上的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的转折,而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是真正的‘大地艺术’”①
八达岭长城建筑在海拔600~1000米的山脊上,以山体作为城墙的依托,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而更为险竣。长城经行了高山峻岭,黄土高原,沙漠等,地区辽阔,地形多样,为了便于施工,古代劳动任命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如果是高山峻岭就在山上开采石头,就地设窑烧制砖瓦;到黄土地带则取土夯筑。“整个八达岭长城军事体系依靠自然地形地貌而建造,关、口的因山就势,增添了长城的险峻,雄伟,突出了以地质学为成因基础的长城之壮美的美学体验。”②
三、景区建设不足及损坏
八达岭景区建设目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八达岭长城景区内历史名人众多,从书中了解到的人物更是不少,景区内虽设置了历史人物纪念墙、历史人物纪念馆和名人碑刻等。历史人物纪念墙上的名人较多且零散,只有不清晰的图像及简短的文字介绍,给人印象流于形式,缺乏八达岭长城所应有的文化内在张力和深厚影响力。关于历史名人的介绍,除了詹天佑像、戚继光等,叫不出名的还有很多,而游客均只知其一其二。因此到长城游过并对这些历史印象深刻的人不多,多半以爬长城做“好汉”看风景为目的,仅仅停留在“登城”层次。
旅游纪念品缺乏创新,十分粗糙,且种类贫乏,同类产品在其他景区也是随处可见,不同的是刻上了“八达岭长城”或“八达岭”或“长城”字样,缺少新意和纪念价值。此外,旅游商品专业设计缺失、无组织销售的现状。长期以来设计、生产、销售各自为政,产品存在着设计缺乏新意、生产工艺水平差等问题,是造成景区游客买不到心仪纪念品的主要原因。旅游商品不能仅仅着眼于低廉的价格,还应该拥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纪念性,真正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此外,小摊贩位销售的各式各样的“好汉”系列产品,形形色色,或以假乱真,或制作粗糙,降低了“好汉”品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长城作为观光胜地,客流量巨大,尤其是在节假日,这样势必给长城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本是为保护或开发长城的修复性工程更是“好心办坏事”。任何简单、粗陋的修复行为,实际上是对长城的另一种破坏。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但据调查长城现状堪忧。其中八达岭长城主要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力量的破坏,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都使它伤痕累累。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往往历经时间较长、进程较慢;而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往往会给长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长城上部分地段本来就坡度很大比较陡,存在不安全隐患,再加上靠近扶手处的石材被踩得光滑,以至于抓着扶手也很危险,而其安全状况已影响了游人对这一段的参观游览。此外,多数游客由北八楼返回北一楼,不便于分流,造成交通混乱。①②李振国:《面对长城——高歌一曲中华魂》,中国长城网,2005年
张成渝:《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园林,2003
还有部分字迹是用涂改液、油漆涂抹而成,把长城墙体变成一堵巨大的留言板,重点区域很难找到一块无字砖。由于刻痕深入砖体,强行擦除会破坏长城表面结构,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刻痕或喷涂汉字既有损长城面貌,也对长城实体造成了破坏。而且这一现象已经向部分野长城蔓延。尽管涂刻处已竖立禁止乱刻字的警示牌,伸手可及处很难发现一块无字砖,刀刻或喷涂上的姓名、情话、感叹等等,把长城墙体变成一堵巨大的留言板。
八达岭长城作为不可移动之文物及珍贵的风景旅游资源,规模巨大,所处人文、自然环境都很复杂,内容涉及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涉及的管理部门很多,它作为中华民族现存文化的记忆,必须完整保留、保护,但我国的风景区与世界遗产保护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李振国:《面对长城——高歌一曲中华魂》,中国长城网,2005年
张成渝:《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园林,2003
第二篇:游八达岭长城游八达岭长城
今年春天,我们全家人去北京游玩。第一天,我们就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在北京的郊外,早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想:今天我既然到了长城,就一定要当次好汉。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攀登,心情非常自豪,看着脚下的砖,差不多都凹了下去,我想:这每天肯定有许多人登长城这世界著名的景观。登至一半,放眼望去,山上是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真像是漫山遍野的金子,在看前面的人,人人都在往上攀登。虽然有点累,但是看到其他游人的劲头,我又有了力量。登上长城的顶部,我看到了长城的全景。长城像一条巨龙缠绕在山上,一个个烽火台就像巨龙背上的鳍,真壮观啊。我不禁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
长城啊,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子孙。
您正浏览的文章《作文:游八达岭长城》由第一(www。diyifanwen。com)整理,访问地址为:
第三篇:八达岭长城游记八达岭长城游记
六(7)王潇然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古建筑奇迹。我游览过其它长城,但这次我决定要去其中最为著名的八达岭长城。
出了北京市区后,不久就能望见山的轮廓。连绵不断的山岭披着重重叠叠的苍翠,时而露出如刀砍斧劈出的锋棱。道路两边,崇山峻岭向前延伸,消失在蔚蓝的天边。
终于到达了长城,一眼望去,长城在群山中蜿蜒伸展,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飞腾。再前面是未开放的野长城,极为险要,有的斜坡接近垂直,那长满杂草的断壁残垣,又让人想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迫不及待登上了长城。
在长城上,每隔不远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妈妈告诉我,这是烽火台,是古代的”信息台”。驻扎的士兵们一旦发现敌人,便燃起烽火传递信息,严阵以待防止敌人攻城。烽火台上有一个个烽火墩,阵阵凉风从顶层城垛上的瞭望口和射击口灌进来。山风猎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斗情景:随着山摇地动的呐喊声,一座座城台燃起连天烽火……“狼烟四起”的成语让我构想出那壮烈的战争场面。这座长城共八个烽火台,前前后后屹立在长城上。我们向最高点:好汉坡前进。长城上的路越走越陡,向前逶迤而去。我握着栏杆吃力地向上攀登,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登上烽火台,可离好汉坡还远着呢。我一边走一边连连喘气,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征服了一个个烽火台。我停下休息,发现四周城墙都由巨大青砖构建,城砖砌合紧密平整,历经千年,砖色已变得平滑苍灰。抚摸着墙上的条石,我想到古代没有机械,土木条石就靠着无数劳动人民艰难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需要多少人的血汗和智慧,才筑成这不见首尾,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啊。想到这里,敬佩油然而生,我不由地攥紧双拳,加快了脚步前进。好汉坡不是一般的陡,我一路攀登,只感觉气喘吁吁,不敢往下看。我生恐一不留神滑了下去,紧紧握住扶手,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有志者事竟成,我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凭栏远眺,此起彼伏的山峦,险峻陡峭的绝壁,尽收眼底。长城随着山脉连绵起伏,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巍巍山川之上,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当年的战斗仿佛在眼前出现,当年的喊杀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当年的烽火仿佛在燃烧„„古往今来,长城静观了多少千古青史,濡染了多少英雄情怀。我站在八达岭长城上,心中无限感慨。长城,你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辛苦和智慧的结晶;长城,你是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长城,中华民族以你为骄傲。
第四篇。游八达岭长城游八达岭长城今天,我们去爬八达岭长城。我很兴奋。
开始爬长城了。我拉起爸爸的手往上冲,不一会儿,妈妈就甩在了后面。我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
很早就在书中看到过北京,看到过长城,一直梦想去北京看看长城,看看那东方的巨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那一处长长的近乎垂直的阶梯,延绵的长城和顶峰好汉坡,一直是我梦想的地方。今年暑假,爸爸妈妈终于带我去了北京,去了长城,圆了我的梦。七月的北京天气非常不错。晴朗但不炎热。蓝天白云下,群山起伏,深色的长城匍匐在青山之颠,连绵不绝。我和爸爸妈妈坐着滑车来到了第四个烽火台,开始奋力向上爬。长城上有好多好多的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向上走。我夹在人群中,没走几步,就累得直喘气,不想再往上爬了,但我看到有很多老人都在向上走,我就想我也一定行的。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终于来到了好汉坡。我从上面远眺,只见长城卧在青山之间,象一条巨龙盘旋在我的脚下,我兴奋地直喊:我爬上长城啦,我当上好汉啦。惹得旁边的游人都哈哈大笑,我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爸爸妈妈催促我该下山了,我在好汉碑前留了个影,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城。我想我还会再来北京,再来长城,因为我还没有看够北京,看够长城,我一定会再来的——北京。我一定会再来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