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习家池景区旅游形象策划研究

张云静1

(襄樊学院管理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本文通过对襄阳习家池景区历史、地理及旅游资源特色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习家池景区旅游形象设计方案,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塑造习家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希望对规划建设中的习家池景区有所帮助。

关键词:私家园林;资源特色;旅游形象;景区cis

studyontourismimagedesignofxiangyangprivategarden

sceniczone

abstract:thisarticleputforwardaschemeforthetourismimagedesignofthexiangyangxiprivategardensceniczoneaftermakingacomprehensiveanalysisofitshistory,geographyandthecharacteristicofitstourismresources.thedesigningschememodelsauniqueandoutstandingtourismimagefortheprivategardenthroughsceniczonecis,hopingtodosomehelptotheconstructionworkoftheattraction.keywords:privategarden;resourcescharacteristic;tourismimage;sceniczonecis

中国园林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皇家园林的代表在北方地区,发源于商形成于秦。私家园林的代表在江南一带,两汉时期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湖北襄阳市地处中国中部,早在1900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了私家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习家池,堪称私家园林的鼻祖。对习家池景区进行旅游形象策划,开发其旅游资源,对传承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都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习家池景区概况

1、习家池历史

习家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仿照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法建在宅旁的私家园林,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习郁将府第置于园林的中央,宅南开池引入白马泉水,又通过地下暗逗将水引至宅北,又开挖出一个小鱼池,池中建台,并种芙蓉、菱草等水生植物,这便是习家园林的原型。习家池坏境十分优美,自古便是襄阳地区与隆中齐名的著名景点,不少名士文人都曾游历留墨遗诗于此。

2、习家池地理风水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门外5公里的凤凰山下,其东望襄阳生态旅游地鱼梁洲,西面刘备三顾茅庐地古隆中,北接号称“铁打的襄阳”的襄阳古城。习家池所在的岘山不仅有山水绮丽的自然胜景,还有众多名人印迹。岘山一带寺庙众多,曾是佛教圣地,高僧释道安受习凿项目来源:襄樊学院2010年大学生科研项目(编号:2010dxs053)

作者简介。张云静(1988年9月5日—),女,湖北黄冈人,襄樊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07级学生。1[2][1]

齿邀请在此讲经传教多年。习家池在选址布局及环境上,讲究山川灵气,来龙去脉,整体建筑“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其背靠襄阳龙脉岘山,面朝襄阳人民的母亲河汉江,使得其所处地势形成“头顶山,脚踏川”的极佳风水。

3、习家池现状

现在的习家池仅存泉池、半规池、荷花池及六角亭。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习家池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待建的景区包括习家池和习氏宗族祠堂两个部分。习氏祠堂位于习池西北方向,呈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布局有牌坊式门楼、戏楼、拜殿和祖宗殿,两侧分布有看楼和厢房,祠堂内的建筑为明清时期襄阳地区明间建筑风格。

二、习家池旅游资源特色

天下池馆园林很多,然影响都远不及习家池。习家池鲜明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体现。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区位优越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川、豫、渝及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大城市,其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目前是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经济圈的重要门户和华中旅游的集散中心。而习家池位于襄阳市历史文化名山岘山之侧,且距襄阳市区不过五公里,其在整个襄阳市内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2、自然环境优美

习家池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观赏胜地。习家池所在的岘山,层山叠翠,逶迤屏镶,山水绮丽;景区旁的白马泉终年泉水潺潺,山上瀑布落下,很远就能听到水声;习家池内碧水荡漾,夏日荷花盛开,景色甚是迷人。作为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习家池充分利用了自然山水之美,使得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宛若天成,是灵魂的栖息之所。

3、历史文化悠久

习家池始建于东汉初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历史十分悠久,其所体现的古老的园林与建筑艺术是最原始的。同时,其自古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又沉淀着爱国主义内涵,很多名士文人都曾前来游历歌咏,缅怀历史,并留下大量的诗文墨宝,唐朝名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曾神游于此,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文化名人辈出

习家池建造者襄阳人习郁是当时的名士,初被汉光武帝刘秀拜为侍中,后被封为襄阳侯,使得习氏成为世居襄阳的豪族;西晋名贤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对习家池胜景绝口称赞,使得习家池开始在历史上以酒盛名并以高阳池馆闻名于世;习凿齿是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学家,曾力邀著名佛教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后在习家池读书立著,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巨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此外,我国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更是先后写

了9首关于习家池的诗作

美谈。[3],这些诗作中很大篇幅都写到了习家池美景和山简醉酒习家池的

三、旅游景区形象设计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形象的概念和内涵

旅游景区形象为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包括旅游者)对旅游景区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景区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景区形象是一个整体概念,向公众传播的是一种抽象概括的模糊信息,是景区经营组织本身的营销理念,企业文化、产品特色、服务品质,管理模式及社会贡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持久的影响力。

2、景区形象策划的主要内容

景区cis系统由景区组织理念识别系统(mi)、景区组织行为识别系统(bi)和景区组织视觉识别系统(vi)三部分组成,其中mi包括景区旅游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bi包括对内行为和对外行为两个部分:对内行为包括对景区和员工的管理等,对外行为则包括公关活动、竞争策略、公益文化活动等,使公众充分了解景区所传达的信息,增加认同感;vi主要包括景区视觉景观(景区本身所具备的自然、人文资源)、景区视觉符号和景区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它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冲击游客的感官,形成强烈的印象。

3、景区cis设计的原则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二篇。习家池旅游风景区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习家池是本区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习郁所建习家池,着意渲染鱼池与范蠡的关系,隐然透露飘洒于江湖之志。以宅第和大、小鱼池为主体构成的习家池园林,背依青山,面迎碧水,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具备了后世园林所有的山水池泉、亭台楼榭、茂林修竹景物和诗、礼、史、酒、民俗、休闲、垂钓等文化内涵。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习家池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发挥过郊游胜迹、祭祀贤达、传播佛教、灌溉水利等重要作用,成为文人雅士、官宦名流、黎民百姓来到襄阳的必访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