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现状及开发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休息时间的增加,一种生态农业旅游的形式为都市人提供清幽的绿色休憩环境的旅游新的休闲方式,这种成本低廉老少皆宜的休闲方式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并广泛为人们,尤其是都市人所倡导,但相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好生态农业资源是关键。本文在分析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游现状开发对策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浏览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城郊或农村的生态农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分为乡村农家体验旅游也是常说的“农家乐”;集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栽于一体的生态农家体验旅游;还有结合地方特色与生态农业于一体的旅游。而这些旅游目的地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销售当地特产,有些地方还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这样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上涨态势,成为一方经济的增长点。辽阳市也呈现出了这样的地区,尤其是独天得后优势的弓长岭区更是打出了绿化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口号,吸引着大量的周边老百姓的光顾。
1生态农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1.1生态农业旅游迎合了城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也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生态农业旅游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生态农业旅游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生态农业旅游中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新形式
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他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
1.3生态农业旅游也是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生态农业旅游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4生态农业旅游也是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一种结合是好的开发前景
生态农业旅游也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公园。这类公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农业旅游方式,当前将红色旅游同生态农业旅游的有机结合更是好的的开发前景。
1.5生态农业旅游也是农业科普教育的方式,是一种集寓教于乐于一体的方式
生态农业旅游中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教育农园是当今新出现的旅游方式。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尤其是深受孩子家长的欢迎。
2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以弓长岭雷锋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以广佑寺、金刚山龙峰寺、金代白塔、汉代古墓壁画为代表的古文化旅游,以温泉为主打新产品的新型休闲旅游形成多姿多彩的旅游产品,它们与生态农业游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为生态农业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水资源丰富。不仅有地表水的两座水库,还有地下的冷热两大泉水,特别是热泉在亚洲数第二,水量和水温均属一流。现在温泉旅游与生态农业游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产业形成了一条龙状况,在温泉周边的生态农业旅游结束后,到温泉里泡一泡已成为了一个时尚的旅游方式。
(3)林果资源丰富。辽阳市果品是近十年来逐步形成的辽南重要产区,不仅有原有的山楂、香水梨、苹果等已被人们熟知的品种,而且有现在的黄果梨、苹果梨、油桃、樱桃等新品种。这些果品深受各方面人士赞许,这也是生态农业旅游中采栽游中的重要产品,一些有机蔬菜也成为了采栽对象,这也是人们乐此不疲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兴趣所在。现在果品的深加工现在也是生态农业旅游的产品及重要收入来源。
(4)水产品丰富。辽阳市境内的汤河水库不仅是鞍山和辽阳两市的饮用水源地,而且在库内有着肉味鲜美的多种淡水鱼,这些也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另一特色,用农村方法制作的鱼宴已成为辽阳地区的美食主打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水库的养鱼一项收入就已达到数千万元。
(5)生态农业旅游初具规模。近年来,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方兴未艾,全年稳定的客流量就代表着此项旅游模式已占到了旅游的主要收入。春季有着农村特有的山野菜的采挖,夏季有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的采摘,秋季更是收获的季节大量的游客带着自己摘的果实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冬季在具有国际标准雪道的滑雪场游玩更是另有乐趣,在露天的滑雪上洗着温泉更是特色之一的。现在辽阳市的弓长岭区也从原来的矿产资源转型到了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的旅游新兴产业。
3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1)生态农业旅游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辽阳市的生态农业旅游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资源优势,但是区域布局需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质量总体不高,缺少精品和名牌,果品采摘安全标准低,采后商品化处理手段落后,包装水平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要素需不断完善。
(2)生态农业旅游在发展阶段与环境保护还有一定的矛盾,例如在饮用水源地旁边建设的农家乐就没有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进入到了水源地现在已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集中处理这些污水、垃圾等环境问题是应值得引起重视的。
(3)生态农业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缺少实力强、辐射面广、联结果农与市场的龙头企业,生态农业旅游缺乏相应设施和服务;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作用弱;缺少容量大、辐射面广、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市场。
(4)生态农业旅游科技含量低。辽阳市开展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大多是当地特色,传统产业较多,果品等旅游资源科技含量低,加工业滞后,缺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旅游产品。
4辽阳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对策
4.1合理规划,优化布局
制定全市生态农业旅游规划,通过壮大特色基地、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市场、创建农业高科技园区、建立健全各类服务组织,形成较为发达的产业群体,培植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以水果蔬菜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农业园,利用成熟果园,通过观果、品果、摘果、买果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通过生态农业旅游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就像生态农业旅游与温泉相结合来吸引游客。
4.2保持生态农业旅游的生态环境,吸引大众走上生态之旅
生态农业基地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兼具城乡特点和优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既有朴实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有高科技农业生产的生态景观。如何营造与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这类项目成功的根本,因此,为确保这类项目的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杜绝开发性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应着力保持其“农”味、“土”味、“野”味,杜绝开发性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现象发生。严格控制生态农业周边地带工业化、城市化对生态农业的不利影响,以保持生态农业旅游保持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乡野氛围。可通过政府干预和城镇规划实施这一控制。
4.3加强管理与营销,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抓专业队伍建设。成立农村旅游资源开发部门,相应培训导游接待、厨艺、服务、营销和园艺工程等旅游专业职工队伍;学习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旅游专业管理水平,拓展了客源市场。
第二篇: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对策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农业旅游等。
发展农业旅游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观光,旅游、度假活动增加,外出旅游者和出行次数越来越多。一些传统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人声噪杂。旅游农业的出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目标。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游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农业旅游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为招徕游客,除了在景点范围内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场所外,必须绿化、美化周围地区的田园和道路,维护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农业旅游的特点
开发农业旅游,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从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寻找并创造出城市旅游点无法与之媲美的农业旅游景观特色。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了在农业旅游系统中建立不同门类的子系统,从而建设各具特色、内容多样、轻松愉快的不同农业旅游模式,我们就要研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点。一般认为农业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农业特性旅游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旅游农业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生态特性。
旅游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农业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娱乐特性。
旅游农业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综观目前国外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根据农业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如法国农
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而日本兴起了务农旅游,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虹鳟鱼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等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
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在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组成,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菜园由新颖别致的栽培池组成,由计算机控制养分,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大饱口福,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
(3)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如澳大利亚人则常于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而孩子们则可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而美国的庄园主在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就在报刊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的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水果随便吃,累了可以在树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唱,直到太阳西斜,人们还可以在农舍小住一夜,品尝农庄主人准备的别有格调的晚餐,享受到一个别致的假期。
农业旅游开发分析、现状
我国各地的农业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农业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农业旅游开发类型农业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tourism(农庄旅游)、green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tourism(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area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等。
综合国内农业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农业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农业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农业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业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农业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农业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农业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农业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农业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农业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农业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农业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农业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农业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农业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农业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农业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农业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农业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农业旅游操作中,许多农业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农业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农业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农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农业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农业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农业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农业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农业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农业旅游项目,农业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我国的农业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农业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农业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农业旅游的开发程序
农业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程。农业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农业旅
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
旅游开发项目构思拙劣或项目匆匆上马,都可能导致开发失败(mckercher,2001)。缺少专门机构指导旅游开发会带来滥用建设资金的问题(prideaux,2002)。目前我国农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的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在不断地弱化,如果不进行广泛的动员则无法自行组织起来。因此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旅游开发需要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对整个开发行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沟通。这一组织一般由村里有号召力并热心旅游事业的干部组成,并能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广大村民利益的代表者。结合国内外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开发农业旅游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农业旅游的开发程序
社区利益→第一步:拟议旅游开发项目
↓
第二步:项目影响因子的识别←-
↓开发指导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双向沟通
第三步:社区咨询以获得支持――
↓
第四步:项目可行性研究←专家就目标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
第五步:项目修订←评估专家报告
↓
第六步:筹集开发资金←投资机构项目权衡
↓
第七步:项目实施
建立以上农业旅游开发程序是因为:
首先,农业旅游开发要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并在“资源+市场”开发导向下拟议旅游项目,既立足于资源优势,同时又考虑到旅游市场的需求。对现有的农业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文化内涵以及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
开发农业旅游项目通常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受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开发农业旅游会直接和间接引起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开发项目的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为定性定量地预测和解释影响的程度提供基础数据,目的是提出增进有益影响的建议,制定消除与缓解有害或负面影响的对策。这些影响因子包括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经济条件变化因子等。各种因子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要根据农业旅游资源状况、农业旅游项目和乡村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内容进行调整。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因子
人口影响因子人口自然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流出;季节性旅游者变化;农村家庭的迁入迁出;年龄、性别、民族组成的变化
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形成对拟议开发的态度;村民受益差异;行政联系的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面的不公平;改变就业机会;社会治安状况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扰乱日常生产生活的方式;邻里联系的变化;造成民族习俗、观念、宗教活动的差异;家庭结构的变化
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引起社区基础设施变化;土地的获取和支配条件变化;社区公共服务条件的变化;对已有资源的影响;休闲和文体活动变化
经济条件变化因子就业人数、类型、收入的季节性变化;部分地块价值变化;个人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地方财政收支;拟议开发旅游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新增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其二,农业旅游开发是一个双向信息反馈的过程,主要通过农业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将旅游的影响告知社区居民,并作出解释,将其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尽量扩大有益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的变化影响地方农村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导致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应把各因子变化对社区居民的的综合影响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以获得公众对项目开发的理解和支持。
其三,基本保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聘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拟议旅游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方案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从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步中对旅游市场和对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证待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在市场上有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其四,结合专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通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对象扩大到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与旅游项目实施相关的社区代表。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又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最后,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村民可采用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对于所在村的上级行政部门,则可采用旅游扶贫,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为旅游业初期发展注入资金,以奠定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都可以作为筹资方式。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化投资环境,给予投资者一定优惠政策以调动外来投资者的积极性。顺利筹集到资金后,即可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
总的来讲,本开发模式能比较充分地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的思想,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从项目的筹划到实施的各阶段社区居民均有参与的机会,这有利于获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开发工作中的阻力。农业旅游的开发措施
(一)增强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农业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农业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农业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农业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农业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农业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农业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农业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农业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农业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来说,包括游客采集、摘取鲜花、枝叶、苗木,破坏了植物生长;游客用火不慎引起的山林、植被火灾;游客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踩压,使物种结构发生改变,即正常种属被耐磨踩物种替代,植被种类趋于减少;旅客开发活动对植物的破坏等等。如北京香山公园红叶节期间,旅客采摘黄护树的枝叶;外国旅游者在云南省玉龙山自然保护区偷窃植物种子;黄山北海景区旅游建筑用地、用材、烧柴等,曾经一年砍伐林木1200立方米;北京香山饭店建造时有176棵百年古树被砍掉。这些都破坏了植物资源及环境。
(3)生态旅游对动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目
前兴起的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与,但生态旅游本身也会导致动物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一些动物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影响。游客蜂拥到墨西哥太平洋沿岸,观看月夜沙滩上乌龟下蛋的旅游形式,似乎是人们参观、享受自然和阻止人们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