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合集5篇]
第一篇: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
博物馆现行体制中在文物保管与利用、展览与推广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了博物馆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展览办得如何,不仅对于博物馆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地区的文化局面带来深远影响。面对免费开放新形势,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相关经验,长沙市博物馆在2010年“虎年话虎”展中进行了“策展人”制度的初步探索。该展览举办得很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年期间参观人次达到4万,是博物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在英汉词典中以前通常被翻译成“博物馆馆长”“掌管者”或“监护人”等,现译为“展览策划人”(或“策划展览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展人。
策展人的产生与西方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作为职业最早也主要是指16世纪以来随着私人博物馆的兴起而出现的在馆内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职人员。在某些情况下,curator可能就是馆长(director),亦需负责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关系等。后来,随着艺术品在馆藏中数量增多和重要性上升,出现了专门负责馆藏艺术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人员。17世纪以后,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按时代或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艺术展览或陈列,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策展人”。18世纪以后,在欧美等地出现了众多的国家博物馆,特别是专业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在这些规模宏大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又进一步按照地区或时代细分,出现了专门负责某个地区或时代艺术藏品的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业人员,他们也负责相关领域的临时性展览,但一般不负责整个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经营管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机构常设策展人。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参照西方的策展人制度,建立了学艺员制度。这些策展人或学艺员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艺术史和博物馆学,其工作也主要侧重于历史。近20年左右,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
中国当今的博物馆构架基本沿袭行政和业务两大区划,保管、陈列、开放分别有专人专职。根据策展理念,长沙市博物馆试图将这一体制引入现代展览中来,从展览构思、文物甄选、策划大纲撰写、修改完善直到布展、施工、开放,包括观众的接待、互动,社会教育,甚至包括人员的调配、财务预算方方面面和展览有关的事宜构成一个体系。由一人或几人担当策展人,负责协调一切工作,并确保效应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策展人具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他(们)是协调博物馆展示和大众艺术审美之间关系的桥梁,他(们)所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展览机构来甄选艺术藏品,以维护博物馆体制的水准和权威;另一方面又代表社会公众向展览机构提出他们的欣赏需求,成为公众愿望的“代言人”。
2009年底,长沙市博物馆向全馆上下发出2010开年展的号召,经过各方论证,馆长的“虎年话虎”选题得到了认可,一场由策展人主办的原创性展览拉开了帷幕。
主题确定后,策展人就要做出全局构思。如何将馆藏古代文物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将生物之虎与人文之虎向广大观众普及,展览档期又在春节,如何营造一种祥瑞、喜庆、欢乐、和谐的传统佳节气氛,都是策展人要考虑的问题。
在展览施工前期,策展人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与展览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工作。例如:
为展览确立一个清晰的观念框架来选择展品的范围、数量和质量,以及画册和各类宣传品中的文字诠释,协调展览机构和收藏机构的关系,预算施工、布展以及举办其他项目活动的经费,挑选或对展览制作公司进行招标,最后做出展览布展方案。
第一,方案。策展人按照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施工制作流程,让展览的内容设计人员首先依据学术研究资料和展品资料,编写类似于电影或电视剧剧本的展览文本。经过一个多月的撰写和反复修改,此次展览分三个部分:百兽之王、世界虎文化和中国虎文化。“百兽之王”,讲述虎的自然属性,倡导虎的保护。“世界虎文化”,挖掘不同民族对虎文化不一样的理解和推崇。中国虎文化分两组展示:“虎啸千年”和“瑞虎迎春”。前者通过展示不同种类与虎相关的文物,凸显文物背后的文化因素。后者展示关于虎的民俗工艺品,告诉人们通俗易懂的民间虎文化。
第二,文物。在内容大纲撰写的同时,策展人把整理“虎”相关文物的工作交由保管部工作人员,将现有馆藏文物全部呈报。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文物。在湖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向湖南省博物馆和衡阳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等地博物馆借展文物,这是湖南省文博系统联合办展的一次大胆探索,也是全省范围内资源整合的一大亮点,达到了集全省文物优势办优质展览的效果。此外,还通过报刊、媒体发出征集公告,从长沙热心市民和收藏家手中征集了大量有关虎的实物。在展览未开展时就制造了舆论影响,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观众,“博物馆里过大年、看虎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多方努力和策展人的全面协调,展览展出120余件文物和实物,丰富了展览的视觉效果。
第三,设计。如果说展览方案的撰写,文物的保管与研究是博物馆人职能所在,那么形式设计是将所有空洞的文字,看起来并不尽善尽美的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美化师。将文字和文物进行合理搭配,展墙的布局,展柜的尺寸及文物的特殊要求,展线如何走,观众的情绪在哪些地方激昂,哪些地方平缓,都要统筹考虑。该展览以红色为主色调,通过场景复原、实物展示、多媒体播放等形式烘托喜庆氛围。
第四,施工。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程序多、专业性强、涉面广,运转有内在的客观规律。要确保展览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展览设计制作工艺的严肃性、技术的可靠性、造价的合理性,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的规范管理。策展人在总体设计方案出台后,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反复沟通和论证,以期顺利实施,划分好工作任务,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把关。
第五,评估。这个展览是长沙市博物馆为迎接2010年农历庚寅虎年而推出的原创十二生肖文化系列展览之一,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虎的科普知识,宣传虎的传统文化内涵。展览开幕第二天,策展人就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评估总结大会。就展览的优缺点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进行部署。此次展览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广大观众、新闻媒体、博物馆界同行、部门的领导等社会各界对展览的评价都很满意,但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例如由于首次尝试整合全省博物馆资源办展览,加之时间紧,很多文物开展前才运输到位,使得内容方案策划人员对文物的熟悉度不深,没有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很多亮点没有突出出来。另外,展览的互动环节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纪念品的开发也是空白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是今后策展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是一项极具挑战并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智慧行动。博物馆的展览在具体运作上虽与商业展览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要先构思展览的主题、范围和方法步骤。策展人要对展览的整体结构形成自己的完整意向。这就要求特别重视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聘任有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历史学家、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担任相应场馆的负责人、策展人,是进行有效改革的先决条件。当然,就目前大多数国内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来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业务人员大都历史专业出身,要想成为策展人,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策展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广阔的视野、睿智的卓识等。策展人既要熟悉博物馆的运营规律,又要对文物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还应具备总体协调能力,能够培养一支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团队。
策展人制度在博物馆的推行还处于初步尝试和探索阶段,真正成功的策展人需要时间的历练和整体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博物馆事业日益全民化、社会化的今天,策展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希望能推动博物馆体制改革,为公众提供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第二篇:策展人制度初探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
——以长沙市博物馆《虎年话虎》展览为例
长沙市博物馆王倩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从2003年在浙江杭州开始进行尝试的。2008年,国家决定对全国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短短5年时间里,人们期待多年的“博物馆走向大众”步伐随之加快。免费开放以来,文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长沙市博物馆做出了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探索。2010年《虎年话虎》展览成功开展,此次展览整合全省文文物资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年期间参观量达到4万人次,是博物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博物馆命脉的文物展览,其主题策划、文化内涵和展览所带来的效应,也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博物馆现行体制中对文物保管与利用、展览与推广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了博物馆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吸引社会各个阶层对博物馆事业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并借助社会整体优势发展博物馆事业,是值得博物馆人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以及现代城市文明的产物,博物馆展览对于整个文化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博物馆展览办得如何,不仅对于博物馆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地区的文化局面带来深远影响。在这种形式下,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相关经验,长沙市博物馆做出“策展人”制度的初步尝试。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在英汉词典中以前通常被翻译成“博物馆馆长”、“掌管者”或“监护人”等,和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博物馆馆长”。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展览策划人”(或“策划展览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展人。
策展人的产生于西方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作为职业最早也主要是指16世纪以来随着私人博物馆的兴起而出现的在馆内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职人员。在某些情况下,curator可能也就是馆长(director),亦需负责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关系等。后来,随着艺术品在馆藏中数量增多和重要性上升,出现了专门负责馆藏艺术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人员。17世纪以后,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按时代或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艺术展览或陈列,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策展人”。18世纪以后,在欧美等地出现了众多的国家博物馆,特别是专业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在这些规模宏大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又进一步按照地区或时代细分,出现了专门负责某个地区或时代艺术藏品的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业人员,他们也负责相关领域的临时性展览,但一般不负责整个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经营管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机构常设策展人。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参照西方的策展人制度,建立了学艺员制度。这些
策展人或学艺员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艺术史和博物馆学,其工作也主要侧重历史。最近20年左右,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
中国当今的博物馆构架基本沿袭行政和业务两大区划。保管、陈列、开放分别有专人专职。根据策展理念,长沙市博物馆试图将这一体制引入现代展览中来,从展览构思、文物的甄选、策划大纲的撰写、修改完善直到布展、施工、开放,包括观众的接待、互动,社会教育,甚至包括人员的调配、财务的预算方方面面和展览有关的事宜构成一个体系。由一人或几人担当策展人,负责协调一切工作,并确保效应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策展人具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他(们)是协调博物馆展示和大众艺术审美之间关系的桥梁,他(们)所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展览机构来甄选艺术藏品,以维护博物馆体制的水准和权威;另一方面又代表社会公众向展览机构提出他们的欣赏需求,成为公众愿望的“代言人”。
2009年底,长沙市博物馆向全馆上下发出2010开年展的号召,经过各方论证,馆长《虎年话“虎”》选题得到了认可,一场由策展人主办的原创性展览拉开了帷幕。
博物馆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现代”与“过去”共同存在的无争议空间。在这个权威性的公共空间中,要将过去的藏品融入现代时空,做适当的演绎,同时它也承担着征集、保管、陈列和研究的社会公共教育职能。
《虎年话“虎”》主题确定后,策展人就要作出全局构思。如何将馆藏古代文物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将生物之虎与人文之虎向广大观众进行普及,同时展览档期在春节,如何营造一种祥瑞、喜庆、欢乐、和谐的传统佳节气氛,都是策展人要考虑的问题。
在展览施工前期,策展人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与展览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工作。例如:
为展览确立一个清晰的观念框架来选择展品的范围、数量和质量,以及在画册和各类宣传品中的文字诊释,协调展览机构和收藏机构的关系,预算施工、布展以及举办其它项目活动的经费,挑选或对展览制作公司进行招标,最后是做出展览布展方案。
第一,方案。策展人按照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施工制作流程,让展览的内容设计人员首先依据学术研究资料和展品资料,编写类似于电影或电视剧剧本的展览文本。
经过一个多月的撰写和反复修改,此次展览分三个部分:百兽之王、世界虎文化和中国虎文化。“百兽之王”,讲述虎的自然属性,倡导虎的保护。“世界虎文化”,挖掘不同民族对虎文化不一样的理解和推崇。中国虎文化分两组展示:“虎啸千年”和“瑞虎迎春”。前者通过展示不同种类与虎相关的文物,凸显文物背后的文化因素。后者展示关于虎的民俗工艺品,告诉人们通俗易懂的民间虎文化。
第二,文物。在内容大纲撰写的同时,策展人把整理“虎”相关文物的工作交由保管部工作人员,将现有馆藏文物全部呈报。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文物。在湖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向湖南省博物馆和衡阳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等地博物馆借展文物,这是湖南省文博系统联合办展的一次大胆探索,也是全省范围内资源整合的一大亮点,达到了集全省文物优势办优质展览的效果。此外,还通过报刊、媒体发出的征集公告,从长沙的热心市民和收藏家手中征集了大量虎有关的实物。在展览未开展时就制造了舆论影响,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
观众,“博物馆里过大年、看虎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经过多方努力和策展人的全面协调,展览展出120余件文物和实物,丰富了展览的视觉效果。
第三,设计。如果说展览方案的撰写,文物的保管与研究是博物馆人职能所在,那么形式设计是将所有空洞的文字,看起来并不尽善尽美的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美化师。将文字和文物进行合理搭配,展墙的布局、展柜的尺寸及文物的特殊要求,展线如何走,观众的情绪在哪些地方激昂,哪些地方平缓,都要统筹考虑。《虎年话“虎”》展览以红色为主色调,通过场景复原、实物展示、多媒体播放等形式烘托喜庆的氛围。
第四,施工。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程序多、专业性强、涉面广,而目其运转有内在的客观规律。要确保展览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展览设计制作工艺的严肃性、技术的可靠性、造价的合理性,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的规范管理。策展人在总体设计方案出台后,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反复沟通和论证,以期顺利实施。划分工作任务,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把关。
第五、开放。《虎年“话”虎》展览是长沙市博物馆为迎接2010年农历庚寅虎年,推出的原创的十二生肖文化系列展览之一。主要为了迎接新年,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虎的科普知识,宣传虎的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以来广大市民的积极参观,春节期间也迎来四万多名游客。
第六、评估。《虎年“话”虎》展览开幕第二天,策展人就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评估总结大会。就展览的优缺点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进行部署。此次展览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广大观众、新闻媒体、博物馆界同行、部门的领导等社会各界对展览的评价都很满意。但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例如由于首次尝试整合全省博物馆资源办展览,加之时间紧,很多文物开展前才运输到位,使得内容方案策划人员对文物的熟悉度不深,没有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很多亮点没有突出出来。另外,展览的互动环节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纪念品的开发也是空白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是今后策展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总之,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是一项极具挑战并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智慧行动。博物馆的展览在具体运作上虽与商业展览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要先构思展览的主题、范围和方法步骤。策展人要对展览的整体结构形成自己的完整意向。这就要求特别重视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聘任有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历史学家、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担任相应场馆的负责人、策展人,是进行有效改革的先决条件。
当然,就目前大多数国内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来说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业务人员大都历史专业出身,要想成为策展人,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策展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广阔的视野、睿智的卓识等。策展人既要熟悉博物馆的运营规律,又要对文物有足够深度的了解和研究,同时还应具备总体协调能力,能够培养一支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团队。
因此,策展人制度在博物馆的推行还处于初步尝试和探索阶段,真正成功的策展人需要时间的历练和整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博物馆事业日益全民化、社会化的今天,策展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希望能推动博物馆体制改革的春天,为公众提供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作者:王倩:长沙市博物馆保管部,助理馆员
联系方式: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八一路538号长沙市博物馆邮编:410013电话:15973160705
第三篇: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从高端学术走向通俗展览—『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回眸
查看次数:634时间:2010-12-2910:07:04【大中小】
【打印】
【关闭】
2009年9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14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212组件,并辅以大量的辅助展品加图片、考古遗址图、器物线描图、中英文字说明等。10月31日,展览圆满落幕。在40余天的展出期间,共接待观众近10万人。先后有70余家媒体做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节目。配合展览,组织了四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邀请了严文明先生、李学勤先生、陈星灿先生、许宏先生先后为千余名观众做了精彩演讲。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从2009年2月筹备至9月26日开展,历经半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北京市文物局的领导亲自参与或关心指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直接参与把关大纲,形式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深入研讨,共同完成了这件“前无古人”的作品。它是对国庆60周年的献礼,也是献给长期从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学者们的礼物。
首都博物馆荣幸地领受了这么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并组织了由十余位专业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开展工作。作为展览的组织者,对“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以及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追述如下,与大家探讨。
一、深入研究,确立展览主题和展览方向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我们的国家何时形成。有无夏朝。夏朝存在于何时。新石器时代我们的文明状况如何。这些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学子孜孜以求的,也是近年来海内外特别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早期中华文明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更远的追求。21世纪,国家组织推出的大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上马,它是继国家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工程。它汇集了国内相关学科数百位专家学者,跨领域、多学科、全方位研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推进到了两个阶段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此背景下,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推出了展览。展览的主题无疑是要展示中华文明探源的科研成果,展览的方向(或受众)是要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之际为广大观众推出一个关于我们的早期国家从何时开始建立,我们是否有五千年文明史,我们的文明何时起源的展览,是要在国人充分享受及感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建设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的时候,追忆远古的文明、远古的中国,所谓“发思古之幽情”,从而更强烈地激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弘扬和激励民族精神,也就是要为广大普通观众服务,要让他们看得懂、喜欢看,认同展览所揭示的主题,要在国庆期间形成一个文化热点。
项目组组织了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前后三次集中研讨,经过专家们的三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展览的题目和主题,也就是以“早期中国”为题,表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以及早期中国国家从萌芽到初创的发展脉络,进而揭示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从2009年2月开始启动,到2009年9月底展览开幕,大纲的修改和补充丰富工作就没有停止过,广泛而充分地吸收了各方面的专家意见,特别是大量吸收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临时展览有如是之要求和过程。这个要求也是展览的特性,就是学术性强,追求学术上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加强研究,不断追求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依据主题和展览方向,我们将展览定位为考古展或叫历史文化展,而非器物展,当然由于展期短,它自然属于临时展览。
同任何学术问题一样,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在学术界自然也是百家争鸣,存在着诸多不同观点。我们确立的“早期中国”题目以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为跨度,来揭示展览主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二、反复摸索创新内容与形式设计理念
抛开学术问题,一个展览的成功无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好的命题、好的内容设定、好的文物展品、好的形式包装、好的宣传等等。
“早期中国”的展览内容,依据主题和定位以及对支撑展览的文物、相关展品的分析研究,我们确定了序厅、尾声,以及重点展示的“我们的家园”、“邦国之路”、“王国崛起”三个单元,共五部分。一头一尾,重点落在核心的三个部分,其中重点放在了“王国崛起”,如此设计体现了主题明确、结构清晰简练、前后呼应、重点突出的特点。
212组件文物,来自全国14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件件是精品,不少文物是第一次进京参展,也全都是第一次以“早期中国”展览文物的身份出现,汇集到一起。除了器物本身珍贵、精美,它们本身所赋有的深刻文化内涵,所散发及传播的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间中华大地各个文化圈的文明气息,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精美文物或单件或群组在整个展览中光彩夺目,而近三万字的文字说明以及百余件考古遗址发掘图、器物线描图、地形地貌图等与文物互相呼应,共同向观众讲述着展览的主题: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诞生的,我们为什么叫中国,中国龙的由来等等。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序厅实景图
总体看,内容编排简明清晰,结构合理,观众能依层次递进参观,看着题目入展厅,带着问题走展线,在50分钟的参观过程中,听数百件文物展品或静或动地讲述,进而启发思考,带动联想,最后以得到知识、得到问题答案而结束参观。
好的内容当然需要有好的形式才对。如何把这样一个高端的学术科研项目转化为一个通俗的展览,如何让普通观众看得懂五千余年前的早期中国的历史故事,确实是要下功夫研究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把握了以下几条原则:
1、加强研究,不断摸索探讨。给全体设计人员强化学术性展览要求的概念,强化通俗性展览效果的概念。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项目组组织全体人员在大纲论证阶段就开始考察观摩,到兄弟馆或相关单位获取经验。
2、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这是不能动摇的,形式永远不能游离于内容之外,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一定要依据内容的要求,确立表现点。在筹备这个展览过程中,形式设计人员按要求做到了深入研究内容,介入工作与编写内容大纲人员同步,并随时与内容撰写者沟通磨合。
3、强调“美”。任何展览必须呈现给广大观众“美”,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为观众接受。器物是美的,辅助展品是美的,文字是美的,环境是美的,整个展览应是美的集合体,是一幅美的画卷。
4、找难点,形成特点、亮点。一个好的展览,一定是参与人员用心去做的,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定是有特点的,诸如一个好的方案,一定是解决了很多问题,经过好多次反复才最终确定。“早期中国”的形式设计,我们采取了找难点的办法,也就是一开始,我们就对形式设计人员提出,要找到最难设计的地方,然后大家共同攻关。“早期中国展”最难的地方在哪里。一是序厅,二是参观过程中的高潮点,三是尾声。序厅是起引导观众入展厅参观作用,是要说明主题,还要引人入胜。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经过若干次讨论,最终我们确定采取天人对话,并辅以屈原《楚辞·天问》中的几句经典句子。天是满天星斗的蓝天,象征无限的苍穹,象征远古中华大地各个文化圈的诞生和光芒闪耀,象征“万邦并起”的远古中国社会形态。地上辅以一条时间带,展示公元前一万年前以降至公元前3500年这一跨度的文化发现;接着是一个进深4米多跨度12米多的半景画:远古的蓝天白云,荒蛮的山峦河流,简陋古朴的高脚屋;土地初耕,茅草丛丛,清水徐淌,虽静似动。向观众展现了一幅自然美的画卷,我们的祖先生存生长的条件清晰如见。
继之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叫中国。我们为什么称作龙的传人。也恰到妙处地呈现在观众的视线内。色调方面则是以浅灰蓝为主,淡雅而又深邃,平添几分美感。
二里头遗址展示区实景图
中西文明对照实景图
总体看,序厅设计妙而不玄,神而不诡,非常好的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任何一个展览,都需要有高潮的设计,不可能让观众总是在平淡无奇中观览。“早期中国展”在内容编排上确定第三单元“王国崛起”为最重点。因此在做形式设计时,自然也就把这一部分作为高潮来处理。通过前面的内容介绍,观众到这一部分自然感觉到:二里头时期王权国家诞生了,这难道就是那时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吗。这里展示的是当时的王都吗。要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也就成了设计的最难点。当然,之所以称为最难点,还在于我们将它确定为最高潮点,而它的可视性都非常“卑微”,绝无宏伟大气之象。要让它震撼观众必须有辅助手段,必须做艺术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有关二里头遗址发掘的资料(含影视)全部搜集到了,并请来亲自参加二里头遗址挖掘的专家反复探讨,最终确定大型电脑沙盘、航拍图、影视墙、大型器物陈列,四位一体,复合成一个主题景观。在做这个景观时,也同时考虑到了对声光电的合理使用,使之点睛但不能夺主。这么一个复合体很好地表现出了二里头王都的气派,表现出了几代学人为探寻夏王朝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观后,人们会对早期中国王都规模、形制、功能等有深入了解,对早期中国王都的气派观而仰止,并为考古工作者们的成就和奉献精神所叹服。
尾声怎么处理呢。观众带着问题进展厅,然后一点点进入高潮,达到了最高兴奋点。于是,我们便对尾声采取了轻松软处理的手法,所谓轻松软处理,就是不再“亮化”它,把它变成一个舒缓轻松地带,是观众的兴奋点从高点逐渐着陆的地带。展出内容有两块,一块是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鼎铭文关于“中国”的解释,一个是中西文明对照时间走廊。何以中国。早期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居于何种地位,清晰即见,一目了然。
三、加强宣传与文化产品的开发
成功的展览需要有好的宣传策划。“早期中国”展览是一个偏学术性的展览,展期又被安排在国庆60周年大庆前夕,且展出时间短,这几方面因素都对我们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挑
战。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达到我们预定的展览在国庆期间形成热点,产生重大反响的目标呢。项目组有针对性地与广告公司进行研究,确定了共同承担责任,分别发挥各自优势,点面结合,把握节奏的几条原则。
简而言之,
1、就是要求广告公司充分认识到这项展览的重要意义,把做好宣传工作当作他们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只尽乙方义务,更要多一点奉献,与项目组配合,共同完成使命。
2、广告公司掌握着属于它们业务范围的媒体资源和宣传广告空间,项目组掌握着最权威的专业媒体资源,有专业优势,双方协调发挥好各自优势,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3、点面结合。以“面”为基础,以点为重心。由广告公司负责“面”的工作,按照常规做法,把展览信息通过地铁广告、站台广告、社区广告等,于展览开幕前半个月传输出去。此外,广告公司还印制了大量的单页广告,放置客站、车站、商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项目组把主要工作放在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几大主要报刊,把这些媒介作为重点,适时推出“重磅”宣传信息。
4、把握好节奏,也就是把握好宣传的步骤,阶梯式报道。“早期中国”从8月份开始预热,面上宣传启动是9月上旬,中央电视台4频道连续4天推出“国宝档案”介绍“早期中国展”,开始深度宣传。9月下旬,展览正式开幕,集中报道开始。10月份,伴随着每周一次的学术报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相继推出重量级学术文章。至10月底,北京电视台“五星夜话”栏目“早期中国介绍”作为展览结束前的又一重点宣传信息。展览前后,全国文博界最权威的报刊《中国文物报》自始至终给予关注,适时报道展出情况。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展厅实景图
文化产品一定是展览的一部分,“早期中国”项目组在研讨大纲的时候,就提出这个理念。因此,负责文化产品开发的部门及时了解了展览的内容,特别是文物的大概情况,很快就拿出了文化产品的开发目录。可以用以下一些数字来说明:三个月准备时间,自主开发产品9种,组织相关产品50余种,推出精装、平装图录各一本,普及书一本。这些产品对宣传展览,让广大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展览起到了非
常好的作用。
(作者为首都博物馆副馆长)
第四篇:视觉艺术策展研究课程名称
视觉艺术与策展研究(visualartsandcuratorialstudies)授课语言
意大利语授课开学日期
每年1月
学制学费
2年
12590欧元每年
课程概述:
两年的文学硕士课程是意大利政府与欧洲政府在视觉艺术领域提供的唯一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管理项目。
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课程有。视觉文化,视觉艺术,表演,管理研究,展会设计和传播。
学生可以与艺术家和专业人士在视觉艺术领域广泛合作。
此外,现代艺术领域跨学科之间的各种活动通过演讲说明,工作室讨论,研讨小组会和展会的新模式连接起来。
学生可以实验不同的方案完成艺术作品。学生也可以试验各种各样的展览模型:例如“群岛展览”陈列,根据glissant’s定义的)。
学校拥有众多声望较高的老师,他们分别是celinecondorelli,peterfriedl,jenshoffmann,christianmarazzi,chusmartinez.angelamelitopoulos,nomeda&gediminasurbonas,bertheis,patricktuttofuoco
就业机会
项目拥有广泛的网络合作伙伴,学生还有机会与知名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例如,巴萨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macba),vanabbemuseumeindhoven,法兰克福的portikus画廊,(wattis)旧金山的沃蒂斯当代艺术学院和manifestajournal,伯明翰的东部计划,波士顿的麻省理工,labiennaledivenezia,documentainkassel。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专注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拥有良好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向收藏家、画廊、公共机构和评论家推广他们的艺术作品。
硕士课程的毕业生还能从事作为艺术家,管理者,杂志刊物编辑,新闻工作者以及展会设计师等职业。
项目课程第一年视觉艺术1管理1展会设计1电脑图形图像1摄影1现代艺术历史
大众传播理论与方法博物馆学
第二年
视觉艺术2管理2展会设计2电脑图形图像2摄影2艺术分析学
现代艺术现象学视觉人类学艺术经济
第五篇:策展方案.
心有灵犀——杨山草堂家庭艺术展”策展方案
一、展览架构:
展览名称:
心有灵犀——杨山草堂家庭艺术展
宜昌市群众艺术馆
展览时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峡夔门》入选宜昌市第四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四、展览目标: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宜昌家庭艺术现象”。“心有灵犀——杨山草堂家庭艺术展”,集中展示了宜昌一个大家庭的5位书画艺术家的油画、版画、书法、中国画等艺术作品。在宜昌举办这个展览,旨在通过对一个家庭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公开、集中展示,引导更多的市民和家庭,不断提升个人和家庭的艺术修养,促进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准则的价值取向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宜昌全社会不断深入人心,让宜昌家庭艺术创造活动在助推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炫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