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构思
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的监狱建筑,是监狱刑罚执行的“物质形态”,是监狱向外展示监狱文化内涵的特定的“硬符号”。而由监狱的建筑设计所构成的监狱建筑空间则是监狱展示与提升监狱文化氛围的“软环境”,是监狱“硬文化”的“补充”和“渗透”。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源于监狱的建筑,又发展于监狱的建筑,是监狱建筑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在当今极力打造监狱文化的语境里,对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进行研究与构略,这既是推进监狱文化整体建设之所需,也是监狱文化发展之必要。
一、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历史演绎
监狱建筑不仅标明监狱的物化存在,同时又构成显著区别于其他建筑形态的文化形体。监狱建筑,在我国监狱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因所处时代对监狱的不同认识和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曾呈现过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而显现出差异性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特点,彰显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韵味。近代时期的监狱建筑不同于古代时期的监狱建筑,现代时期的监狱建筑不同于近代时期的监狱建筑。监狱建筑的形态与风格迥异,但是通过监狱建筑所能构略出的自然建筑空间则是共同的。无论是隋朝时期所建的密县县衙监狱,抑或是民国时期所建的八卦楼监狱,乃至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建的燕城监狱、苏州监狱,只要是与监狱相关之建筑,都会构成监狱建筑的空间而形成所处时代的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空间文化的历史演绎,有着文化的沉淀。漫长的远古时期直至清朝末年,在监狱建筑的空间里一直沿袭着建有狱神庙之古风,但那时并非是基于对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理性认识,而是基于一种对神灵的崇拜与心理的寄托使然。对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认识有某种“启蒙”意义的,应是始于近代清末民初的狱制改良。在那个“西学东渐”以日为师的时代,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开始有意识地认知与自觉地应用,监狱方的行刑理念及其政治标识通过空间文化而得以进一步渲染,其有标识意义的是关押罪犯的监舍被依次书写上了有中华传统文化之语意的“知过必改,礼义廉耻”或“温、良、恭、俭、让”等词语,以及“迷津无边,回头是岸”,“三省吾身”,“苦海慈航”等标语,使得监狱建筑的空间里开始充溢起那个时代的文化色彩。当然,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最具“变革”意义的,则应是新中国具有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监狱的建立。旧机器被打碎,新机器被建立,“只准老实改造,不准乱说乱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你来这里干什么”等标语在监狱建筑空间的张贴与书写,使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充满浓烈的政治特色。而真正对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认识具有“改革”与“创新”意义的,则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力推进,在布局调整中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现代监狱的兴建,监狱文化建设的大力倡导与提升,使监狱建筑空间文化顿然从“政治”的范式中嬗变出来,显现出科学、文明、法治、理性、人文的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现代文化气息,使得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焕然一新,将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历史的演绎告知我们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源于人们的行刑理念,源于人们对监狱建筑的文化品味。监狱正是由监狱建筑所构成的建筑空间,在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及其文化的符号与标识之后,才构略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空间文化依监狱建筑的空间而显现,监狱建筑的空间为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构略创造了物的条件。因此,构略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基础与前提是监狱的建筑。监狱建筑是凝固的、静止的,但是其空间在被赋予了文化后,其活力与文化的气息便是鲜明活跃的,显现出了完全有别于其他建筑的文化属性与概念特征,而被演绎、映衬为具有特定内涵的空间文化。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是监狱文化在建筑空间的一种映衬,是文化对监狱建筑的一种修饰,其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是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涵义的全部与总和,是指凡是与监狱的所有建筑物相关而延伸与伸张开来的,集中与全部反映监狱文化视角的所有建筑空间文化形态的总和,涵盖高墙电网内外的所有监狱建筑所构成的、映衬监狱文化形象的空间文化形态;狭义的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是蕴涵在监狱建筑空间之内的,反映监内建筑空间构成的文化总和,是指由监狱对罪犯实施刑罚执行的建筑场所延伸与伸张开来的,反映监狱刑罚的法治氛围和文化气息的监内建筑空间的文化状况,特指涵盖高墙电网里的对罪犯依法实行“惩罚与改造”的监内建筑的空间文化形态。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特性,依附于监狱建筑而产生,又借助于行刑理念和文化符号而表达,不同的建筑空间有不同的空间文化,不同的行刑理念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符号有不同的文化语意。在现代监狱里其空间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一)封闭性与开放性监狱是监禁罪犯之地,在传统的理念里,监狱是与外界隔绝的“特殊地界”。因此,由监狱建筑所构成的空间文化往往处于封闭的状态,表现为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格局。随着监狱工作社会化的展开,亲情帮教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监狱对外所进行的“警示教育”、“联谊活动”等多种开放性工作举措的实施,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真容”便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形成其空间文化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相融合的文化格局。
(二)固定性与创意性监狱建筑的空间一旦构造而成,建筑的空间则是静止的、固定的,这种由监狱建筑勾勒而成的建筑空间,还没有造就成真正语意上的空间文化。监狱建筑的空间是要经过监狱及监狱民警有意识的、自觉的文化策划与文化创意,被注入了文化的内涵,能够表达监狱行刑文明的特质,体现监狱行刑的进步与理念,显现出监狱建筑的固定性与空间文化的创意性之间的有机统一的文化布局时,才能称之为是监狱建筑的空间文化。
(三)安全性与陶冶性安全性既是监狱建筑的总体要求,也是构成监狱建筑空间的必要元素,而这种要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及其符号所构略的文化效应,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安全性上,而是以一种以文化人,以文导人,以文立人的外在形象,向着对罪犯产生出某种潜移默化的、陶冶心理的文化境地的转换。这种转换,恰恰是因为空间文化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监狱文化极其重要的外在形式,使其所具有的内在的教育功能被赋予在建筑的空间文化之中从而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四)人文性与愉悦性人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词,作为由现代监狱理念所建筑起来的监狱建筑及其所构略而成的空间文化,在监狱及其监狱民警有意而为之的构略与创意中,必然要体现出社会的人文特性,体现出监狱更为文明的特征,其空间的外观形象更像是“学校、医院、工厂”,使得罪犯设身处地地在行刑中感受到监狱的文化之韵、环境之雅,有愉悦之感,起到调节心理、化解心理矛盾之作用。
三、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亲缘空间的文化装饰亲缘空间文化在监狱建筑空间文化当中最具“社会性”,以监狱的会见中心为其标志性建筑空间。因为会见中心是罪犯与亲属以及社会帮教人员相见相会的场所,因此,其空间突显的是亲缘的文化情感。其空间文化应以亲情、亲近、亲切、亲热、亲善为主题,来拉近心与心间的距离,提升亲人之间的亲情。有条件时,也可充分运用信息化、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来介绍监狱发展的历程、监狱的文明公正执法以及罪犯在监舍学习、劳动、生活的情景,使得亲缘空间呈现出浓浓的“情”与“暖”,彰显出监狱的文明形象。
(六)自然空间的文化装饰自然空间文化是监狱文化建设的“文化广场”,也是监狱空间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典型代表。自然空间文化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抽象思维反映的是监狱行刑的理念,揭示的是监狱行刑的宗旨,彰显的是监狱现代的文明;而形象思维则是对监狱抽象思维的外在的表现与展示,是根据监狱自然空间的“平面结构”,借助监狱标识、雕塑(塑像)、绘画(绘图)、诗句(诗歌或文化长廊)、标牌(展板)、亭台、树木以及喷泉和灯饰等形象化的现代语言,对自然空间所进行的“文化布局”和“艺术造型”,其构略更具新颖性、独特性、韵味性和创造性,也是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代表之作。监狱建筑空间的文化构略,不是为构略而构略,为文化而文化的,而是立足于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具体进行监狱建筑空问的文化构略时还须注意:一是要注意突显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矫正要素。文化是手段,是矫正与改造罪犯的手段,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因文化的缺失而犯罪的罪犯,通过监狱的行刑而受到传统的优秀文化、监狱的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熏陶,来消除、削弱原有消极文化的侵蚀,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是将监狱文化融人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外在路径之一。
因此,矫正要素是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主题,是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构略文脉。二是要注重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质朴风格。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构略应立足于求真务实、简捷明快的基点,讲究监狱建筑空间文化风格的质朴和庄重,融合于地域文化之中,既要充分张扬出现代社会的文化气息,也要表达出矫正和改造的监狱特性,使监狱建筑空间文化更好地为行刑与改造服务。三是要注意讲究监狱建筑空间文化的科学运用。务必要让监狱建筑空间的文化从“静态”走向“动态”,走向活跃,要通过监狱民警有效的组织活动和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让罪犯不仅要浸润于劳动的空间文化和教学的空间文化,时时感悟到亲缘的空间文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自然空间的文化优势,让罪犯能经常性走出监舍,到自然空间的文化环境里,参加多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广场文化”、“联谊文化”、“体育文化”、“节日文化”和“休闲文化”等文化活动,让罪犯有更大的活动空问,调适和愉悦其身心,使其享受到狱内自然空间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