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如今中国城市建筑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的发展核心,在社会越来越资本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宜居性和对城市建筑的探索被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所取代。很多城市只注重gdp被拉动了多少百分点,却不关心城市的内在品质。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积极开发建设,许多项目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特性和文脉、地域特色的延续和保护,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破坏了城市原有风貌。相似的建筑立面造型和结构,相似的高度和规模,跟风现象严重,强烈的雷同感只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这其中存在一些固有的缺失,包括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和地域特征文化的缺失。许多城市建筑设计并不注重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结合,城市规划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往往城市建设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与特色文化的切断[1]。许多城市规划往往以大城市规划为模版,一般都是地标建筑+中央商业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科技产业园区+城市广场的模式。固然成功的城市规划有其科学性,但模仿者也应根据自身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的基础特色结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高层建筑的盲目崇拜也是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内最高”“世界最高”的盲目高度攀比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国家提倡开发节能绿色建筑的大环境下,高层建筑在节能上比普通建筑要复杂得多,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自身对耗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增加,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建材资源,对电力、消防和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上看是节约了土地的使用面积,但相应增加的是建筑资源的消耗。此外,高层建筑集聚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也是目前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超高建筑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角度来说不是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而应建设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高层建筑。崇洋媚外和一味排内也是国内建筑设计界的一大困扰,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事务所参与到国内的建筑设计中,其中一方面是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领先性,另一方面是国内某些业主简单地追求洋大师,不考虑投标者是否对项目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而不是所有的国外设计都能适合我们自己的国情,也不一定就能给我们带来优秀的作品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如新央视大楼不仅挑战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线,还带来超高的工程造价,其造型更让不少人质疑是建筑标新立异重要还是建筑本身美感重要[2]。许多城市中不光存在大量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建筑,而且也存在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类似“铜钱楼”“秋裤楼”“福禄寿”等奇葩建筑已是家喻户晓。过去的苏式建筑千篇一律,整齐而死板。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现代时尚理念流入,建筑风格又变得随意起来,不管什么样的造型都能建起来。城市的建筑美学不光是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绩观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问题。中国有深厚独特的文化积累,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的今天,这些历史养分理应被消化吸收,进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2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

虽然现在的中国城市建筑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弱势。当下的很多建筑不再能够映射地域文化的特色。但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许多特别的历史文化沉淀反映在当地特色建筑中。如福建永定土楼、广东开平碉楼,安徽的徽派建筑等。建筑文化的延续必然是从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接受开始,民族特色与仿古建筑是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精髓。在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同地区、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对建筑文化会有筛选整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地域文化与建筑结合的重要性,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岭南派建筑大师莫伯治认为岭南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和演变,有着不断丰富的过程。他通过把岭南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等要素与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注重当地历史与环境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岭南建筑在新时代中取得的新成就。他创作的梁启超纪念馆,既保持了原有历史环境与山水的沟通,同时引入了当时已经在岭南侨乡中出现的西方建筑元素。又如广州艺术博物馆,将岭南建筑与岭南庭院,岭南传统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创造出色彩明丽、环境雅致的建筑群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

【1】潘玉琨.当今中国的建筑文化现象[j].华中建筑,1996(5):4-6.

【2】顾奇伟.关于建筑文化的思考[j].新建筑,1999(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