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交流

反腐倡廉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为反腐倡廉教育指明了方向。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如何把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反腐倡廉面向全党全社会的新路子,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我感到,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不少,要说难主要是难在五个“欠缺”上:

1、廉政文化建设欠缺环境引力的应对。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文化,无疑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然而,现行的社会大环境对廉政文化建设是相当不利的。一是现实社会中腐败文化的冲击。腐败文化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宣扬传播,就能潜滋暗长。惩治腐败不力、不正之风盛行,都能催生助长腐败文化。腐败文化的长期蔓延,往往极易形成一种纵腐暗流。在腐败氛围笼罩下,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官员往往会被孤立,一些“反腐斗士”难以容身。相应地,支持正义、宣扬正气的廉政文化建设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二是市场经济下文化阴影的制约。市场经济具有求利性特点,它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是理性的、积极的。但作为一柄“双刃剑”,一旦某些“游戏规则”折射出的文化理念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政治领域,就会发生异化,极有可能形成一种消极的思想意识,挤占廉政文化的思想领地。

2、廉政文化建设欠缺工作合力的支撑。从根本上讲,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各单位的整体联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纪委职责与职权并不匹配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纪委的组织协调显得苍白无力。党委的某些部门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理所当然是纪委一家的工作,在配合中,要么迫于形势,应声附和,要么出工不出力。很多情况下纪委处于一种单打鼓、独划船的尴尬状态。

3、廉政文化建设欠缺经济推力的牵引。廉政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具有高消费的特点,对经济的依存度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因受到成本的制约影响,难以象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这也是中西部地区在这方面鲜有经验的原因所在。实质上,从城镇与农村的开展情况来看,其真正的差距最终也体现在经济上。城镇因经济拉力的作用,一直以来就积淀了较深的文化资源,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相关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相对容易;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生活单调,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难以找到结合点,因而显行冷冷清清。

4、廉政文化建设欠缺文化活力的渗透。廉政文化建设的真正生命力在于文化活力,在于文化内容。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着“两多一少”的弊端。一是奖励式的创作多。如举办廉政书画摄影展、廉政演讲赛、征集廉政短信、廉政公益广告语等,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限内创作出了一些廉政文化作品,但声势不大,数量不多,且参与者少,没有产生一种互动的效果。二是传统式的创作多。近年来,有些地方为了跟进廉政文化建设,围绕本土化的“红色资源”,创作了一些“红色文化”作品,也有的充分挖掘本地历代的“清官故事”,提炼了一批“清官文化”,但我感到这些创作都是略显弘扬传统有余,时代气息不足。这在广大社会群体中难以产生清新的激荡力。反衬出现代廉政文化素材的缺乏和创作的疲软。三是针对性的内容少。现在有些地方虽然廉政文化建设搞得热热闹闹,但细观其内容,发现很多都不具备针对性,说的是“普通话”,唱的是“流行曲”,既没有认真考虑本地反腐倡廉实际形势,也没有认真考虑本地各类群体的文化需求,有的廉政文化格调过于高雅,造成曲高和寡,无形中把普通的多数人拒之门外。

5、廉政文化建设欠缺信息张力的扩展。当前的廉政文化传播载体虽然十分广泛,但真正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如大部分廉政网页知识信息更新缓慢,传媒便捷的电视也欠缺专题式的廉政栏目,很多地方仍旧较多地依赖老套的展览、板报、公益广告牌等,遗留着“说教”、“灌输”的痕迹,难以吸引人。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要增强创新力,注重抓重点的突破。廉政文化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项创新型的事业,符合反腐倡廉工作从根本抓起的发展方向。对此,必须旗贴鲜明地予以坚持和落实。在实践中,一是在宣传阵地的拓展延伸求突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疏通廉政文化传播渠道的问题。对上来讲,可考虑集中一定人力、财力,创作一些优秀的读物,摄制一些高质量的宣传片,举办一些高层次的研讨会、论坛,或邀请一些文化名人、影视明星参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借这些“拳头产品”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对基层而言,主要是充分利用县级电视台这个大众媒体覆盖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特点,加大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并在电视台开设专门栏目,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利用红色资源,进一步建设好廉政宣传教育基地,这方面,我们汉寿主要是围绕帅孟奇事迹陈列馆作文章,不仅在形式上要让全社会知晓这个教育基地,更要从实质上发挥这个基地的教育影响力,对此,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导向性制度,接受机关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的预约参观。二是在强化试点的示范效能上求突破。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化的收益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潜规则。这一理论引用到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也很有借鉴意义。实际上,廉政文化建设也要讲求一种投入产生比。不过,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注重社会效益。换言之,也就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怎样利用有效的投入来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我觉得有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如基层在文艺载体不是很厚实和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先切入一些层面,实行以点带面。实际上选择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进行试点有很多好处,即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资源,并与学校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节约经费投入,又可以利用学生可塑性大的优势,最大可能地增强学生的敬廉崇洁意识,使廉政文化教育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汉寿抓廉政文化建设先从学校进行试点的根本动因所在。

3、要强化结合力,注重抓资源的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项事业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效益。廉政文化建设也一样,必须有一个资源整合和与各项工作结合的过程,以发挥最大化的工作效能。为此,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城镇文明创建、学校德育教育、社区文化建设、农村易风移俗等多项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真正让廉政文化通过这些载体的影响扩大到全社会。实践中,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传媒的协作。要定期举行新闻会,向传媒通报最新工作动态、近期查处的案件,让传媒能够比较系统、全过程地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情况,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策划和推出有深度、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宣传报道。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其它担负宣传教育任务的社会团体的协作,最大限度地把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与其它宣传教育活动融为一体,齐抓共管。作为汉寿来讲,可以考虑利用“中华诗词之乡”的品牌优势和积淀的汉剧表演班底,鼓励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廉政题材作品,繁荣廉政文艺创作。同时,利用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展览、举行讲座、提供图书资料等形式,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三是加强与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协作。各行业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廉政教育,是确保教育效果的根本所在,这方面亟需加强协作。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各行业搞好廉政教育的总体策划,由各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力量编辑完善本行业的道德规范、纪律条规及廉政教材,由各单位具体负责教育的组织实施。四是要加强与学校的协作。目前,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廉政教育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适用的教材。纪委与教育部门要加强联合,组织资深教育工作者和专业人士,高质量地编写有关廉政建设内容的德育教材,使廉政教育尽快在学校普及。五是加强与文艺团体的协作。可定期与文艺团体联合举力一些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或支付一定费用,请文艺团体在组织演出活动时穿插演出一些反腐倡廉的节目,促使廉政宣传教育呈多元化发展。

4、要加大保障力,注重抓机制的完善。长效机制是廉政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有力保证。一是建立能动化的运行机制。权力不对称是目前纪检监察组织的最大障碍。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最大阻滞力。为此,必须明确党委牵头的必然程序,制定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具体规范。对纪检监察的组织协调和牵头职能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对部门协作分工也要作出具体规范,既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又明确一定的责任,从实质上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对接,努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建立长效性的保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对经济的依存度高。为此,必须开辟必要的筹资渠道。各级财政要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同时,尝试通过企业冠名赞助、广告拍卖等市场化的经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