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党建赋能 文化先行
近年来,*以党建文化建设作为兴企强企的重要战略举措,打造形成了“我是*人,我是时代先行者”文旅特色“党建+企业文化”模式。
一、“融”与“合”:“党建+企业文化”内核
“融”是时代之机,也是引领之力。因重组整合,*的产业是由省属企业的文旅板块重组而来的。如何“融”、怎样“融”重组企业的文化,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自成立起,集团党委以党建文化为抓手,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喜迎二十大、文旅向未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读书竞赛活动,策划专题党课、主题宣讲、文旅视频、专题党建调研,激活干部员工对“求同、求新、求高”企业精神的认同,凝聚发展共识。
文化上“合”,促进党建融入经营发展。文旅产业板块合并,并非简单的同类项相加,而是要实现“1+1>2”的重组效果。集团党委坚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入推进“12343”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一个目标”,聚焦“两条主线”,强化“三个体系”,做好“四项重点”,守好“三个底线”,在企业发展中聚焦主责主业,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治亏扭亏力度,改变粗放式管理,向市场开发要效益、向资源整合要效益、向协同创新要效益,全力打造专业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市场引领力强的全国一流文旅集团。三年来,在集团党委引领下,*各部位积极“双招双引”,从国家政策中寻找到企业发展之机,在乡村振兴、景区运营、文化产业投资等方面引入各类资金超过6亿元,通过全职和柔性引进等院士、泰山学者、大学教授、专家等人才100余人。
二、“三个转变”:“党建+企业文化”路径
变革是*的基因,也是新生企业的优势。*走的是“先行者”的道路,承担的是*产业“先行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发展中实现“三个转变”,在逆势环境中艰难走出一条引领发展的创新之路。
党建赋能助力集团由块到链的转变,成为“链主”企业。*从整合到融合再到启航发展,需要的是整合好“块”状的文旅产业板块,并突破自身产业的局限,以*行业旗舰的担当,成为*企业的“链主”。一是牵头组建*企业联盟。联盟涵盖了全省旅游景区、酒店、文旅集团、文化企业等近100家企业,致力于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提振文旅消费,赋能文旅发展,提升“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贡献力量。二是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深度推进酒店生态链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会员体系建设。2023年6月,推出“好客山东一码通”平台,整合全省景区、影院等文旅资源,构建文旅生活生态联盟,有力促进消费提振。三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着力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嗅得到炊烟,闻得见鸡鸣”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形成“667”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泰安投资运营的*泰安九女峰项目被《求是》杂志誉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多次被央视、《人民日报》报道。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融入文化强企大势,让文旅充满磁力。一是强化党管人才,孕育人才“磁力”。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建设,打造广纳英才的人才环境,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连续评选集团劳模、“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巾帼标兵”等先模人物,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培育文化“磁力”。设计“青山绿水”logo,创作《让生活更美好》企业歌曲,印发“我是*人我是时代先行者”企业文化手册和社会责任报告,开展“我是*人我是时代先行者”主题视频大赛、“文旅萌宠”设计大赛、“文旅+u”青年分享活动等多项活动,开展“诗与远方·文学遇见文旅”作家走进文旅暨文学赋能文旅研讨活动,将优秀的文旅人、文旅故事、文旅作品发掘出来评选出来。三是提升文化产业“磁力”。2023年,旗下《山东商报》240余条信息进入全国热搜,泰山财经新媒体账号累计播放量近4亿次,全国影响力日益增强;制作美食纪录片《山东味道》一、二季播放量累计超过5000万。
融入数字时代大势,让文旅充满魅力。一是创新文旅业态。围绕“数字化”“沉浸式”“元宇宙”文旅新业态发展方向,*探索培育数字化演出、梦幻剧场、虚拟演唱会、虚拟体育、虚拟偶像等娱乐消费新业态,打造了“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二是打造高端产品。*集团重点打造了**等精品乡村振兴项目。其中泰山九女峰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民宿,被省委评价为乡村振兴“新典型”。三是构建数字文旅。*集团研发运营的“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是山东省“十四五”重大基础性工程,定位行业“总出口”“总入口”“新引擎”“新大脑”,上线以来已经入驻近万家景区、酒店、商场等,持续推动*产业的智慧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