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为了解某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某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等形式对……等乡镇1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快发展,但基础设置薄弱、融资难、销路难等问题仍须引起关注。

一、当前某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良好

某区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规模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质量发展,创新经营方式,大力促进某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某区农业农村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某区共有家庭农场1234个,农民合作社1203家,区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6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政府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实力不断壮大

某区先后出台《某区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等多个制度性文件,不断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小农户”与“大市场”链接的重要载体。

2021年某区扶持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项目4个,每个补助10万元,小计40万;扶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项目11个,每个补助6.5万元,小计71.5万元;扶持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项目9个,每个补助5万元,小计45万元。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用设备购置、引进新品种和开展市场营销等,共计156.5万元。

(三)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品牌效应凸显

某区着力抓好合作社的典型示范,激励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共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8家,区级示范合作社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户,区级示范家庭农场5户;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

培育*名牌农产品29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累计授权使用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3个。……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被……评定为全市蔬菜“第一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商标分获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20**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荣获第五届“蒙顶山杯”中国黄茶斗茶大赛特别金奖。成功举办……。

二、某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筹措难是最需突破的瓶颈

2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多渠道破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投入用于设施农业用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林权、大棚养殖圈舍以及活体动物、果园苗木等,而农业生产设施与生物资产不如房产流通快、变现快,且抵押风险较高,导致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投入无法形成可抵押贷款的资产,金融机构无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抵押贷款。从调研结果显示,19家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中有16家的经营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占84.2%。某区民协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遭遇资金困境时,更多时候只能将自己的住房做抵押才能得到银行贷款。

(二)基础设施薄弱是最需扫除的障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包括骨干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的龙头引领作用,同时抓紧申报“**黑猪”等深加工领域的地理标志,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深加工,就地“消化”农民种养殖的绝大部分地标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继续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种养殖户的指导,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价格、分户经营管理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农户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要强化行政指导,把地理商标的培育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品牌培育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品牌建设,实现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五)推动电商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电商平台能够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导入统一的市场,增加供需双方的可选择性。发展电商从而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走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一方面打造电商人才队伍,通过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提供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有经验的电商从业者回乡创业,吸引专业电商人才到农村发展,留住一批懂技术、会营销、敢经营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的电商意识,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放到电子商务平台,丰富电商销售种类,提升电商销售实力。此外,还应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丰富营销手段,以便在电商平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