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汇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汇报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汇报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探索构建“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有效模式,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强化综合服务,注入乡村治理“新动力”。扎实做好乡村换届“后半篇”文章,以高质量换届推动高质量治理,不断充实乡村治理新动力。积极利用广播、报纸、墙刊、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教育,进行广泛动员和氛围营造,引导并督促群众转变观念和主动参与,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大力开展“有事找党员·党员伴您行”活动,对全市2000余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组团服务和结对服务“三项服务”,将党员特长发挥到服务老弱病残、帮扶特困家庭、救助留守老人等方面,开展各类服务287场次,6000余名群众受益,城乡居住环境更优、邻里关系更和谐。

三、强化综治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新效力”。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新效力。按照便于宣传教育、便于联系管理、便于开展服务“三个便于原则”,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全市204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系统划分为724个网格党小组进行系统管理,形成了以镇乡(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驻区单位和村(社区)党组织为管理主体、网格党小组为工作支撑的乡村治理网。积极开展应急服务,坚持主动应急、主动防控、主动维稳,积极推进“警民联调”,组建253个义务巡逻队、党员服务队,在疫情防控关键期、森林草原放灭火重点期和维稳敏感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定期开展义务巡逻、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不断提升基层应急防控能力。

四、强化科技赋能,增添乡村治理“新实力”。探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持续增添乡村治理新实力。完成216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和市乡村综治中心建设,整合联网接入公安、商圈摄像头、重点寺庙、个体户监控探头10080余个,安全防控平台逐步建立。建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周督促和实地联系指导等制度。依托“天府通办app”及四川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投入资金25.8万元,完成大厅43个服务窗口平板评价器终端和无线网络服务器等配套设备安装。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区块链+网格化”的手段,涵盖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内容的“榆智慧”数智治理平台,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数字化领域建设路径,实现公共资源有效调配,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全面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