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市**区聚焦乡村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一网四治”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一网覆盖,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按照县级领导包保,区直部门包联,乡镇(街道)班子包靠,村(社区)“两委”包片,网格党支部包户的“五包”机制,构建“区级单位党委(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的四级组织架构体系,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基础上,严格按照整合资源、提升治理效能的要求,将组织、宣传、统战、公安、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纳入“一张网”管理中,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二是建强网格队伍。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统筹整合区、乡、村“三级”人力资源,通过“联户推选、支部把关、中心审核”民主推选联户长,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先进典型等担任专、兼职网格员或网格长。目前,全区103个村(社区)共划分成543个网格,配备568名网格员4398个联户长,形成联户长协助、网格员主抓、党组织书记负责的工作体系。三是制定一张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群众,真实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制定“党员志愿服务清单”。统筹整合农技、医卫、法律等服务资源,将乡村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志愿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纳入服务清单管理,充分发挥“队伍在网、管理在网、服务在网”的优势,按照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乡村亮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方式,确保做到群众需求了解好、矛盾纠纷调解好、志愿活动开展好、为民服务质量好。目前,通过“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乡村亮单、群众评单”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德治”为魂,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一是潜移默化感染一批。持续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常态化整治滥办酒席、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志愿新时代·共创文明城”等志愿服务,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提升素质。2022年以来,共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1200余场(次)。二是先进典型带动一批。积极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在区属媒体平台设置“身边榜样”专栏,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自觉增强文明素养。截至目前,推送申报省、市级“三八红旗手”5人、市级“三八红旗集体”3个,推选市级“最美家庭”8户、“好爸爸”“好妈妈”“好孩子”7人。三是宣传宣讲促进一批。通过“乡村联建、特色创建、文化助建、全民参建”方式,深入各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文明在行动·满意在**”等主题宣讲活动,打造“****”宣讲品牌,将鼟锣与快板、相声、山歌、花灯等相融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群众摒弃不良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制作《****》视频3期,开展“丹心奉献·仁义讲堂”8期,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跳花灯、舞龙灯等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播放《反毒风暴》《拒绝毒品幸福人生》等公益电影944场,受众达5.4万余人次。

四、“法治”为重,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一是创新法治服务方式。探索创新公职律师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印发《**区公职律师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方案》,以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依托,内设公职律师服务工作室,统筹全区各单位现有公职律师和法律服务志愿者,在试点乡镇(街道)成立2人以上的公职律师团队,与各村(社区)签订“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协议,通过采取法律服务热线电话、现场服务等方式,参与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目前,全区共有司法局、公安局等10家单位公职律师18人,公职律师通过网格群进行普法宣传10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二是加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培养“法律明白人”,定期围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用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区、乡两级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52场次,涉及2217人。三是建立法律服务帮扶机制。组建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法律服务帮扶机制,为农村涉法事务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为村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500人次,针对性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法律服务5次。

五、“智治”为要,强化基层治理助推力一是创新打造村(社区)“31”图表网格法。按照综治信息“一清二楚”、居民管理“一目了然”、应急管控“一步到位”要求,将人口数据信息、公安机关管理重点人员、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关注人员、摄像头分布等信息,以字母符号的形式绘入分布图中,便于属地政府部门在提供服务时,能迅速锁定特殊人群信息,有效开展服务,实现“网格化+精准管控特殊人群”,确保发生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锁定,第一时间解决。目前,以**镇为试点,已成功绘制“31”图表网格法,并运用在综合治理中。二是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整合区内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与****网合作,建立资源数据库,研发“**红”政务服务app,将不需要本人现场验证办理的223项审批事项录入系统,将政务服务事项汇聚云端,群众可通过app进行网上咨询、事项申报等,后台人员进行人工数据转换,推送相关部门限期办理,群众直接在网上进行申请、上传材料、查询进度、评价反馈,切实优化办理流程。三是突出互联网应用。在原有“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的基础上,引导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运营商深化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联网应用,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互为补充、相互加强。引导居民、商户在门前屋后、居民楼道口、小区院落、背街小巷、重要交通路口等重要场所和监控盲点安装摄像头,并作为社会资源接入“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共享平台”,加速实现社会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推动平安**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安装摄像头2400余个,均接入“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