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财务审计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促进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增强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和依法、依规办事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堵住滋生腐败的漏洞,维护农民切身的利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现调研市农村财务审计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实行“村账镇管”,始终坚持把加强“三资”管理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通过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创新管理办法,实现乡村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监督手段,智能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贯彻始终;每年对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进行全面审计,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共计8个镇(街道),182个村(含16个村改社区),1252个村民小组,成立农村股份合作社282个。我市此次审计工作从2023年开始,8月底结束。审计范围是2022年1月至12月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情况。全市共审计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251人,审计资金量为32.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制度先行,顺畅实施
一是我市下发了《市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安排意见》,对审计的对象、范围、程序、工作经费预算及审计问题的处理等进行规定,按照文件精神,每年年初对全市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实现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常态化,促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避免集体资产流失。二是将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经费和审计人员工作津贴纳入到市财政预算,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部门协调,树立权威
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需要纪委监委、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支持,农村审计先行工作,财政、民政部门配合,纪委部门做保障,相互通报、配合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协作的工作格局。日常工作中,我站主动配合市公安局、检察院、组织部及纪委监委等部门工作,积极做好有关领导批示落实及对群众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经济问题的审计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群众的认可。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积极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主管部门责任,强化审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利用省站建立的审计培训机制,组织我市审计业务人员每年轮番参训,市、镇(街道)业务人员参训全覆盖,做到人手审计证书齐全。我市按照年度审计任务,每年组织专家对全市审计业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今年来,组织培训2次,培训人数达98人,持续、高效的培训计划,有力的巩固、更新原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创新思路,客观公正
为了避免镇(街道)监督同财务管理的关系不清,易受外界干扰,导致镇级审计效果不佳,采取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镇经管站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审计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市合作经济组织审计操作规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操作。引入“第三方”审计,克服了镇(街道)工作人员审计时易发生人情“干扰”导致审计工作有失公允的弊端,又可以通过“审财”实现“审权”,对村级财务做出客观公正的审查,确保了村级财务审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村集体资金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
(五)审计公开,收集意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农村审计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作为一种专职和专业的监督行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其中精通查账、熟悉财政财务和相关业务知识更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不仅要摸清真实情况,查处突出问题,还要善于对症下药,对审计收集到的与问题相关联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研机析理的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所以要着力加强财务审计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锻造过硬的审计业务能力。
(三)加快农村审计立法
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由于权威不足,需要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审计在农村发展中的实际地位,当地各部门按照上级政策文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能够使审计的方法和流程趋于规范化,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审计的结果处于公正公开的地位,在审计结果出来之后,需要根据相关的责任制度,对于其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引导农民群众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施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