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字数:177

1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自己的家乡,我将以新型的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为目标,提出一下几个建议:

一、加强领导

1.区委、区政府成立领导班子;

2.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拟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办公室),指导新农村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八、村庄建设。我区大部分村已搞了中心村规划,但是从规划的现状看,只是考虑集中居住,没有特色。村庄规划不能千村一面,要各有特色。

九、文明建设。加强公德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团结邻里,互爱互助,创建和谐社区;恪守家庭道德,尊老爱幼,扶助、教育儿女,赡养老人,家庭和谐;遵纪守法,不赌博,不吸毒,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学用科技,科技兴家、兴村、兴乡;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使农村成为文明之乡。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家乡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