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也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源。
在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四川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评价。回良玉同志就此作重要批示:“新阶段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明确建设重点,广辟投资渠道,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在这方面,四川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而且能够在创新中大有作为。
又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钉锤声声,机器轰鸣,去冬今春的蜀中大地,火热的劳动场面随处可见。
初步统计显示: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全省累计完成投资74.4亿元、投劳8.5亿个,完成土石方6.9亿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4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21.2万亩,成片造林635.6万亩,建成县乡标美路1662公里„„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答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自然灾害多发省,四川面临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诸多挑战:如何保证量大面广的资金持续投入。如何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建设效益,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投资渠道、创新工作重点、创新运行机制„„新形势下,创新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动力之源。投资从哪里来。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的“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投入,几乎占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入的一半。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老路走不通了。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不仅不能减,而且要加大。投资缺口如何填平。答案是广辟投资渠道,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钱。
政府主导型。水利建设,今年已争取中央投入10.5亿元、省财政4.5亿元,确保重点项目、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口饮水解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交通建设,争取到国家计委3年投资20多亿元,用于4500公里县际油路或水泥路建设,省财政也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建农村公路。造林绿化,去冬今春国家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14.6%。
改田改土,国家投资5.3亿元,占整个投入的69.7%。
政府引导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调动农民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如省财政近1.7亿元的小农水资金,调动地方和群众投入2.7亿元。又如2002年旱山村治水兴村中,0.7亿元省财政投资引来的投入达1.4亿元。
社会投入型。各地以区位、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业主投资,去冬今春仅兴水办电一项就吸引个人、团体投资2.1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有16处。乐山沙湾区推出“以地换堤”,由圣达焦化公司与德胜钢铁公司共同投资8631万元,修建堤防3300米,一举开发土地1000余亩,还保护了两家公司厂区土地1000亩,可谓“双赢”。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调改结合作载体。项目围绕调整转,调整跟着市场走,这样的建设脉络广为采纳。通江县玉屏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把治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今春维修山平塘2口,新建微水池15口、水渠1620米,地里栽银杏,地埂种金银花,规模达2000多亩,投产后全村人均将增收1500多元。
新技术担重任。四川十年九旱,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走节水农业新路子关乎治本。去冬今春,我省重点总结推广了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中心村村民蒲朝刚研制的简易抗旱节水灌溉技术,集喷灌滴灌于一体,亩投资仅300元左右,管道使用期达10年以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旱情较轻年份每亩增收400元以上,旱情较重年份每亩则增收800元以上,效益显著。
新模式积极试点。农村水利现代化试点正在郫县、广汉、彭山展开,渠道建设、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生产等配套推进,成效初显。另一项试点———灌区计量用水则在都江堰灌区率先推行,对水利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进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