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干群关系的思考5篇

关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密切干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事业胜利之本。在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经济的条件下,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对于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湖南行政学院组织96和97两个年级大专班700多名学员利用寒假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又选择5个地市20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使我们体会到,密切干群关系,关键在于干部。那么,我们的干部要怎样才能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密切干群关系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呢。

一、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制度,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干部能否牢固确立服务意识,真正实践这一服务宗旨,努力履行这一服务职责;同时,我们的各级组织能否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人民公仆的服务职责,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邵阳市在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规范、责任落实、实绩考评等方面的做法是:

加强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树立,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培养。邵阳市近几年来,在全市各个乡镇全面开展以密切干群关系为目标,以“心系农村,为民兴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扰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为主题的“三心三为”活动,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摆在首位,对全市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进行集中整训。各县市区委也分别对其它乡镇干部,甚至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开展了怎样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的专题讨论,强化了乡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同时,他们还定期召开思想作风;心想发展,开拓进取,造福一方的良好精神风貌。

完善制度,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工作程序和办事制度是乡村干部改进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自觉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保证。邵阳市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各乡镇的经验,向全市乡镇推行了一系列便民办事制度。例如,为解决群众来乡镇“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各乡镇都建立了“为民服务指南牌”,“乡镇干部今日去向牌”,使群众对办事程序和干部当日的去向一目了然。同时,各乡镇还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度、挂牌上岗制度、部门联合办公制度、巡回办公制度、重点问题排解制度、部门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等,推行了农民负担卡、乡镇企业负担卡、警民联系卡制度。就首问责任制来说,凡群众来乡镇办事,找到乡镇的第一人就是第一责任人,就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即使不属于本职范围的,也应帮助群众找到负责办事的部门或经办人,使群众满意。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而且有效地规范了乡镇干部的行为,增强了乡镇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落实责任,促使乡村干部为民格尽职守。干部,要以爱民、安民、富民为已任,做到有责任有目标,以主要精力办群众急需的事,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事。邵阳市12个县市区都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和“为民脱贫致富”三个责任榜。将乡镇干部为民办实事如修公路、修水利、建学校、装电话等,为民排忧解难如巡回办公、部门优质服务、减轻农民负担、保护民营骨干企业、排解群众纠纷、确保百姓平安等,以及为民脱贫致富如扶贫帮困,培植发展专业村、小康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发展乡村企业、民营经济,搞好丘岗开发等经济发展的项目及目标要求责任到人,与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责任目标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每个乡镇每年为全乡群众办5件以上实事,每个乡镇干部帮助所驻村办两件以上有影响的实事。责任明确,目标具体,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就更有动力和压力。

考评实绩,激励乡村干部为民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制度的实施,责任的落实,还需要通过为民服务实绩的考证来激励鞭策。邵东县牛马司镇建立了三项考证激励制度。一是建立领导跟踪督查制度。对于各部门、干部承担的目标任务,由分管领导每月底督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督评会,并实行季评排队二是建立人民群众督评制度。从议政能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县乡人在代表、村组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干部联系户中聘请若干名督评员组成督评小组,每半年对乡镇各部门、干部进行一次“三督六评”(即督下村时间,督工作态度,督任务完成;评群众最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和最不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和最不满意的部门、干部、实事)评议结果张榜公布。对“群众最满意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群众最不满意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三是建立组织考核讲平制度。镇党委在群众督评的基础上对成绩和问题进行讲评,年底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政绩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与干部评先评优、升降奖惩、提拔使用挂钩,建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然而感,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二、发展经济,领民致富,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

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根本措施。带富一方经济,才能赢得一方人心。嘉禾县英花村,3000多人口,人均耕地仅0.3亩。9年前该村还是一个村级领导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威信不高;社会治安失控,打架斗殴、结伙闹事现象经常发生的落后村。村党支部带领农民群众确立一条“以种植业起步,靠发展运输业致富,靠大办村级企业腾飞”的富村富民的路子,经过六年的奋斗,到199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32亿元,农民纯收达4810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村除拥有东风牌运输汽车138辆外,还有小轿车9辆,摩托车159辆,高档家具、冰箱、大彩电、高级音响、消毒碗柜、不锈钢煤气灶、全自动洗衣机等都进入了普通村民家中。群众富了,安居乐业了,社会治安根本好转了。该村获得了“河南省红旗村”的称号,并被列为全国双文明建设示范村。今日的英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党支部、村委会有了号召力,村干部有了凝聚力,村民有了向心力。

找准发展路子,密切干群关系才有坚实的基础。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帮助群众找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让群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一是要引导群众走能发挥本地和自身优势之路。从我们调查的乡镇看,有的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种养业,唱“山歌”、“牧歌”、“渔歌”,兴办林场、果场、菜场、药场、羊场、牛场、猪场、鸡鸭场、渔场、特种水产养殖场;有的依托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改变传统的廉价出卖原材料的做法,发展竹木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粮油加工厂和果菜加工厂等;有的依托矿石资源,大力发展彩冶业,兴办水泥厂、锰铁、石灰石、大理石加工和彩石场、砖瓦厂等;有的依托地缘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利用交通要道、区位优势兴集贸市场等。新邵县15个乡镇就已形成一乡一品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依靠科学技术,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有后劲。各地采取措施培养科技示范户,以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开展技术培训,遵循发展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把一些实用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利用农函大,农广校养永久牌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带头人;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的种、养、加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技术跟踪服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安化县平口镇新坪村党支部书记孟石源潜心钻研水果栽培技术,不仅带领群众把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穷山僻壤村建成了人均年收5124元的全县小康第一村,而且还无偿培训县内外水平栽培技术专业人员5万多人次,提供优质果苗100多万株,引导20多个县市34万多人走上了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他自己也因此而获得„98“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殊荣。

集体经济有实力,干群关系更紧密。发展经济有多种模式,不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干部能竭智尽力,促其发展,都会密切干群关系。但一般来说,集体经济有实力,干群关系更紧密。浏阳市龙洞村在80年代中期还曾是一个人均口粮150多公斤,人均纯收不过100元的偏僻贫困村,80年代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振兴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忙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为目标,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做好做活石头这篇文章,从办石灰厂、精石灰厂、采矿厂到办起年产8.8万吨的水泥厂,199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00万元,人均纯收5800元,集体拥有固定资产2830万元、人均近2.2万元。集体经济有了实力,为民办事就有了能力。他们集资78万元修建了一条7长的村内柏油路,村民在沿路两旁建起了100多栋别墅式的居民小楼。他们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敬老院,使全村的老人能在这里颐养天年;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使村民的子女能安心地读书学习;安装了闭路电视,使山沟沟里的农民也能像城市居民那样清晰地收看电视;架设了30公里长的光缆程控电话线,使200多台程控电话机进入了百姓家庭。为民办事有了能力,干部也就有了凝聚力和号召力。召集的龙洞村,只要村干部发号召,集体的事情,村民积极参加,社会秩序村民自觉维护,计划生育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在这里也就变得不难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政策引导,增进共识。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政策,首先乡村干部就要准确地理解政策。邵东县牛马司镇党委规定每星期一的上午8时至10时是全镇党政干部集中或分片学习的时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学习、研究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检查对照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这对提高该镇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政策的宣传面。在农村,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各家各户的独立性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减少,相当多的群众缺少交流,消息闭塞,因而难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因此,许多乡镇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标语、致群众的公开信等形式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送到各角落,广为宣传,让广大群众及时地、原原本本地了解和掌握。这样,乡村干部的工作就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群众思想通了,工作就顺理成章了。

事理引导,协同步伐。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讲不明。乡村干部将党的政策转化为某个决定和干部的某个具体行政行为后,群众也许一时不够理解,甚至看问题可能失之偏颇。特别是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矛盾时,可能一时想不通,乡村干部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言明事理,群众才会理解并积极配合。醴陵市官庄乡是一个地处罗霄山脉北段的大山区,山里人祖祖辈辈吃够了无路(公路)无电的苦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乡政府机关干部深入村村户户做工作。山里人穷怕了,也穷惯了,对修路、架电缺乏信心。为了做好赵公山村村民的思想工作,乡长钟武查在这个村13次召集会议。在大会战中,他亲临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三年时间里仅仅休息41天,而且都是躺在病床上输液度过的。在赵公山村,他曾40多个日夜吃住在农户家。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8公里的公路,架通了7公里的高压线。1996年底,官庄人民终于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三年间凿石修路100公里,架高压电线180公里。村民杀猪宰羊,鸣放鞭炮,盛赞党和政府心系百姓,造福万民,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行为引导,激发感情。干部要赢得群众的拥戴,做好各项工作,就必须以自己的为民行为去感化群众,激励群众,用自己的真情去换取民心。新宁县高桥镇原党委书记伍备战非常重视寻找一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路子。他说:“为„官‟一任,就应该造福一方。虽不可能把群众所关注的问题都解决好,但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在广大群众中产生良好影响,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干部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增收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当群众为水利、交通、通讯发愁时,不买小车修公路,不建房子修水利,不购手机架电话。1997年,镇党委把上年财政结余的28万元钱拿出来新修公路4条共31公里,实现了9个不通公路的村群众的夙愿。将上级下拨修建镇财政所的30万元钱全部投入兴修水利,修建高标准水渠9700多米、山塘近1000口,基本实现旱涝保收。筹资10万元架通两条电话线,使沿途12个村通了程控电话,而镇政府却没有一辆汽车,一部手机和一个bp机。高桥镇干部的作风是:当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图不理解时,他们总是耐心地解释,不埋怨群众,不激怒群众;当群众来镇车事时,他们有一套便民办事措施,并常备茶水热情接待;当群众生产生活遇到急事时,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在哪里遇到,他们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处理好;当有的群众还未脱贫时,他们更是将其脱贫致富列入每个干部的工作目标,采取建立联系户的方式,千方百计为其服务,干部竭心尽力为群众,群众心里有干部。老百姓的心是杆称,嘴是座碑。1997年12月,镇党委书记伍备战在新宁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县长,高桥的老百姓兴高采烈地为他鸣放了鞭炮。这就是群众对人民公仆的褒奖,这就是群众对干部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