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丹凤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丹凤县来说,新农村建设任务重、难度大。面对困难和问题,丹凤县立足县情实际,突出山区特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做法与成效
抓点示范,试点村建设初见成效。县上及时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示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确定了两镇十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每个示范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和一个县直部门包抓,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试点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止目前,10个示范村共新修改造村组道路35公里,修水泥路30公里,修建便民桥12坐,修复河堤2500米,新建准化村文化室3个,卫生室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个,新建移民小区2个,修建饮水工程8处解决2700人饮水困难,完成“四改三建”319户,电网改造9公里,新建小学1所;发展养猪13600头,种植中药材1620亩,核桃建园850亩,劳务输出6180人,创劳务收入3000万元。两镇十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评审。全县新农村试点示范和规划编制工作受到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8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山村来了博士生》为题,对丹凤县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月日乡保仓村的信件作出批示,对该村十几年来矢志艰苦奋斗建设新农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该村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省委书记赵乐际在棣花镇万湾村调研时,对该村按照规划实施“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一村一品,撑起特色产业艳阳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是关键。为此,县上在巩固“千百万”兴产富民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成产业”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采取“典型示范,服务扶持,考核激励”等具体措施,确定了1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80个推进村,制定出台了《丹凤县“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和“十村示范、百村推进”管理考核办法,筹措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以312国道沿线为中心的养猪和养鸡基地,猪饲养量达31.54头,同比增长9.5%;鸡饲养量达100.28万只,同比增长13.3%;畜牧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41.5%。建成了以南、北山区为主的10余万亩中药材基地。建成了以312国道和丹景公路沿线为主的核桃基地,全县核桃留存面积达26.5万亩,全县农民人均达到1亩,成效显著,被群众称为的“铁杆庄稼”和“绿色银行”。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丹凤建筑、餐饮等知名劳务品牌享誉全国,武关镇在南京从事餐饮业达2000余人。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5.08万人,创收入1.05亿元。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道路先行,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村农业要发展,基础建设要先行。近年来,面对各乡镇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实际,全县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将扶贫、交通、水利等涉农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办法进行整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群众投资投劳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收到“四两拨千斤”效果。2006年全县共投资8600万元,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23个,完成通村公路453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70公里,新修县乡油路80公里,便民桥75座,新建客运站2个,衬砌渠道62公里,打机井51眼,改造中低产田1.9万亩,新建65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6万人安全饮水,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75户776人。投资529万元解决了659户群众用电难问题,实现户户通电。今年计划投资1亿元,启动2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铺设县乡油路2条54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00公里,建成31个村200公里通村水泥路,新建3个客运站,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59户705人,治理土地面积2.1万亩。目前,全县2条通乡油路完成基层42公里,面层20公里;通村水泥路完成路基160公里,面层110公里;新修改造村组公路134公里,新修河堤4878米,蓄水池16座,埋设引水管道25200米。投资451万元实施农网改造20公里,新建的寺坪35kv输变电站已投入运营。
惠民政策,让群众沐浴党的阳光。集中精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去年全县共投资420万元,新建校舍7100平方米,全县2.9万余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减免资金达1640万元;投资91万元新建改造2所中心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室;投资20万元建成1个乡级文化站和6个村文化室;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101套,为289名群众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17万元,4590名农村特困户享受农村低保。今年启动实施26所学校危改工程和2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争取779万元国债资金新建乡镇卫生院21所,村卫生室10个,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4.23%。完成县新华图书综合大楼续建工程,抓好县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场建设前期工作,搞好影剧院、灯光球场等文化设施维修改造,新建20个农村健身场地。计划投资278万元新建和改造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7个,现已完成27个。加大计生服务站建设,计划完成县计生服务站和6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改扩建,新建5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优惠政策。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城乡医疗、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使符合条件的城镇职工和农村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四改三建,村容村貌展新颜。为了给农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农民彻底告别“脏、乱、差”,县上坚持把村容村貌和城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制定了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和农村改厕工作,以城区和示范村镇为重点,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以“两整、三清、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区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全县共整治街道26条,村道185条,设立垃圾堆放点793个,清理门前三堆1710个,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169处,城乡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变。
二、困难与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现产业突破发展。积极扶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上规模,实现试点村率先发展,兴办农字号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降低农户发展产业风险。建立专项的产业项目扶持发展基金,鼓励农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培训队伍,为农民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制定发展产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致富的农民回乡发展地方产业。
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逐步推进。要立足各地实际,中心集镇村应结合小城镇建设,以扩大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的搞好规划,产业专业村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搞规划,生态移民村要结合工赈移民、扶贫移民搞开发,在环保型种养业上下功夫,边远贫困村应以扶贫救助为主要内容,逐步向城镇搬迁靠拢。在面上规划时,要防止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加重群众负担,形成新的债务。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城镇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要途径。只有小城镇发展起来了,才能形成农村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才能依托小城镇建设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带动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