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实乡村善治之路的思考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个具体路径之一。围绕“乡村善治”这一主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要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四治协同”的乡村治理路子,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坚持“党建”领航,建强基层组织。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建设过硬农村党组织。实施“堡垒工程”。坚持强基固本,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实行“差异化”管理,通过部署党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评选,形成基层支部建设“全面达标+示范引领”双驱动工作机制。实施“熔炉工程”。采取定主题、定时间、定考评的方式,全面规范“三会一课”。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实行党内外“双评议”机制,对民主评议不合格以及党员积分较低的,设置“整改期”,采取“政教班”集中学习、安排公益任务、每月思想汇报等形式进行考察整改。实施“头雁工程”。实施“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人才回引计划”“后备干部选育计划”,采取“定量+定性”的方式,评选“乡村振兴人才”,并纳入地方人才库管理。整合资源,对返乡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给予政策支持,不断健全乡村创业扶持和就业帮扶机制。着眼“自治”参与,推动民主管村。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必须构建以现代村规民约体系为核心,村民议事、乡风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完善村规民约体系。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的方式,全面清理和修改现行村规民约,并以动员会、培训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和培训指导,着力规范群众“道德范围内、法律底线外”的言行。健全村民议事方式。在保障村“两委”、村监委会依法履职的基础上,聘请“乡贤能人”组建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符合实际的评议组织,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量化评议。设置“履约表扬项目”,被表扬人员可获得相应奖励和村级项目支持。开展乡风文明监督。成立农村乡风监督委员会,为每个村聘请2-3名乡风监督员,建立红白事登记、节假日民风巡查等制度,着力纠正大操大办、吵嘴扯皮等不良风气。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反乡风文明的情况进行“黑榜”公示,并取消相关人员的公益岗位资格、暂停相应惠民政策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突出“德治”浸润,助推文化兴村。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向上向善乡风民风。晒家风颂传美德。开展“传承好家风”活动,深入挖掘和寻找收集一批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和优秀家风故事。通过编印《优秀家风家训》,采取农民夜校“示范课”、社区讲堂等进行宣讲,并在各级党群活动中心设置“家风榜”予以传颂。评先进树立典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农村结合村民“履约”评议,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开展“好儿媳”“脱贫之星”“产业之星”等形式多样的评选表扬,展示清洁之美、秩序之美、人文之美。重德育弘扬正气。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农民夜校,开展“艰苦创业带头脱贫、勤劳致富感恩奋进”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感恩社会。组织文化传承、公益服务等各类型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乡村活动。结合地域实际,举办少数民族歌会、建立非遗“传习所”等大力培养文化传承人,促进文化兴村。
聚焦“共治”目标,实现协同治理。创新农村治理多元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共治体系。实施“两民融合”行动。随着乡村建设发展,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为促进外来“新居民”与本地“原住民”合作共赢,在外来“两新”组织与村级组织间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制度联用、发展联谋“四联”为内容的“两民融合”行动,既能激发企业的社会担当,又能锻炼一批乡村振兴骨干。实施“党建网格”行动。结合“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大力实施“网格化”党建,组织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为城乡党员划分“责任田”,明确责任党员在政策宣传、领办生产项目等方面的任务,并以“党员责任田”为单位,开展卫生评晒等活动。实施“民情恳谈”行动。设置月度“民情恳谈日”,以村为单位,每月定期组织辖区内村民、“两新”组织等,开展“五会”(干部会、党员会、群代会、联社会、分社会),集中收集意见建议,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共管共商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