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几点思考
调研时间:2015年9月15日
调研人:殷
开
鲜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
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如何立足安乐河镇基础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走向产业化,使其成为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与问题。
宁强县安乐河镇位于宁强县西方南角,全镇辖6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2206户8936人,总面积150.48平方公里。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富镇”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两条主线不放松,确定了”短抓菌、长抓果、家家户户发展养殖和劳务”的产业发展重点,使农村产业基本达到了镇有基地、村有特色、组有重点、户有项目的要求,步入了长短结合,发展和管护并重的良性轨道。2015年全镇发展食用菌272万袋,新引进二元母猪46头,生猪出栏12046头,建设2000亩以上的示范户1个,完成了4个村2500亩的核桃管护任务,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46户,实现劳务输出3250人,创收5900万元。虽然全镇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镇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农业基础差,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这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农村产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就我镇而言,发展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调整不优化,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二2是农村产业发展无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做支撑;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及专门人才;四是产业项目没有政府保护价规定,农民发展产业存在着怕风险、主动性不高。五是现行的产业扶持政策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产业的需要。
二。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自然经济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发展产业思路还不够明晰。就安乐河镇而言,全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发展仅停留在个人自然经济中,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有力措施。
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因资金有限,作为基层政府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民生工程,无力挤出更多资金扶持产业建设。
三是现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产业发展涉及到资金、土地、信息、技术、市场等因素。作为现行的扶持政策还不健全、完善,尤其是信息、市场、技术等服务体系还比较滞后,对壮大产业规模还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是产业发展缺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农村基层,技术人才仅为政府农技员,人员少,力量单薄,大部分技术人才集中城市,对于一些特色产业,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
三、应对措施
3发展农村产业化,对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项目。项目是发展农村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搞好项目建设,能够有效的培植产业,加快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要科学谋划项目。紧紧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走势,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项目,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农村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要积极争取项目。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村产业重点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可研、包装、申报和推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三是强化市场理念,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刘家坪村成立合作社1家,涉及种养业领域。今后,每兴起一个产业,就发展一个专业合作社。这样做既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提高了农民及相关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促进了一些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加大农业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作为基层农技部门,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致富项目,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产业发展大户、示范户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五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用市场推动产业建设。要强化市场意4识。树立能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培育名牌、打造名牌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展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产业就建设什么产业,什么产业能使农民增收就支持什么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镇村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村支柱产业。
第二篇:农村长效产业发展的思考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农村长效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南部抓住机遇“建设现代大城市,同步全面奔小康”的关键之年,更是用成绩回报建党90周年的重任之年,当务之急,任是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任务还是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为:一是政府主导牵引;二是明确并建立优势长效产业;三是稳步壮大并发展该产业。只有靠发展产业致富,以合作社或家庭的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获得最低风险、最高效益、最牢保障。所以,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受市场经济影响最小的方式。
一、因地制宜,围绕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
各地的产业发展必须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产业选择。就南部县来讲,由于受升钟水库淹没影响,库区及其周边乡镇单靠种植粮食作物维持老百姓的生计很难,就必须寻找到适合南部发展的经济作物,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貌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县的气候、土壤适宜发展蚕桑生产。南部县有规模过种植蚕桑的经历,并被四川省列为发展蚕桑生产的基地县,蚕桑就是南部的优势产业。
二、科学规划、蚕桑产业体现五个有利于
蚕桑产业化经营是扭转农业弱质低效局面的有效出路。体现了五个有利于:有利于解决农民高投入与低回报的差距,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农民个体生产无法抵御市场经济波动影响的难题,能够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水平技术低下、农业生产品种单一与现代农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长效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就必须要求干群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合力攻坚,摆脱粮食作物栽植的观念,抓好蚕桑产业的发展。
三、转变传统、推进蚕桑产业再上台阶
蚕桑产业要把准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传统栽植模式,要实现簇具优良、粮桑分离,确保资源集中、便于管理。今年小元乡在夏栽桑面前实现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转变栽植方式。今年的栽植突出了规模化密植桑园,集中成片,形成了环线产业带。二是转变栽植质量,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确保了底肥、底药、底水和覆膜“三底一覆”;三是转变了密植桑园栽植管护机制,采取由乡党委、政府统一出面调配租赁土地,划片分村栽植的模式,形成了一包到底责任制度,做到包栽植、包成活、包修枝、包管护。规范了栽植质量、提高了栽植规模、健立了栽植制度,并提升了蚕桑产业带来的综合效益。
四、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蚕桑产业生产潜力蚕桑产业的发展,要确保长效、优质、高效益。就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围绕转变观念开展思想意识培训。转变农民养蚕观念,进一步净化农民的思想意识,坚持“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帮助农民转变保守思想观念,消除农民不敢想、不敢为、怕风险、甘于现状的陈旧思想,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二是围绕蚕桑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好“先锋农业合作社”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培训,让农民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掌握和运用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等有关知识和技术。三是鼓励合作社及专业大户带头示范。依托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使之成为小户农民发展的标杆,突出合作社带领一片、专业大户带领一线的方式,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民”的形式,提高蚕桑养殖技术,实现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
结合蚕桑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巩固长效致富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做出新的成绩,体现全心为民、工作系民、发展富民的政策理念,向建党90周年这一重大节日交出一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答卷。
小元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六月八日
第三篇:新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思考邢市村新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思考
摘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由相对独立的家庭小生产逐步演变成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化大生产。本文以邢市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种和养产业规模化
一、邢市村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障碍及成因
邢市村位于澧水流域南部,辖区1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508户,总人口2015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4200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地2700亩。湖区面积40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全村幅圆面积大,村民居住集中,2011年前该村的种植以传统种粮食为主,主要是:水稻、小麦、棉花为主。该村田多地多湖区多。农民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又没有好的价格保障,导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湖区荒芜严重,传统农业难以为继。经过2010年和2011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该村作为澧南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和产业基础逐步成形,虽然邢市村的产业已具雏形,但产业发展仍任重道远、障碍重重。其具体表现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目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以外的其它方面,最终可能会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但也可能会侵害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只有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点从一开始就明确放在农业上,始终把农业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融合的方向才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青干班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