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新农村,首要

的是科学搞好规划

科学、超前、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取向和成效大小。因此,当务之急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规划调研。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村入户,认真扎实的调查掌握农村资源、人口、产业、农居及经济总量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梳成辫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搞好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抓好规划制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省委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及“大乡小村”战略,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五个统筹,即:生产与生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顾及每个村的环境条件、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切忌做秀,搭花架子、刮攀比风;村建与房建统筹规划,逐步配套。农家庭院要上档次,要按卫生标准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改圈,自来水、有线电视、通讯网络、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和节水、节能等新设备及书报、音像等文化科技资料要入户。村庄要上设施,要治脏、治乱、治差、治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有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经济与文化统筹规划,并重并举。要克服习惯于重物质、轻文化的倾向,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有条件的村可逐步建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引导农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居与自然统筹规划,趋向和谐。除规划的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水利水保、绿化造林等项目外,禁止滥垦、滥牧、滥猎、滥采、滥樵,建设生态文明村;节约与集约统筹规划,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新农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三是要抓好规划落实。规划是蓝图、是目标、是旗帜。要围绕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落实。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确保如期圆满的完成规划任务。总之,只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引导发展,就能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一是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有新突破。目前,我县的薯、羊、草、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形成了市场品牌。今后,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上做文章,特别要不断培养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养发展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整体提升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劳务产业和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在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牧业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六大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创新管理、形成机制、配套服务,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三是要在扶贫开发上有新突破。按照政府主导、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和开发式整村扶贫的要求,大力实施政策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项目扶贫、吊庄移民扶贫、联县扶贫,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实现小康目标。四是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按照“大封禁、小治理,大保护、小开发”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以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适合人居的生态农村、绿色农村。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和教育、卫生、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要加快小城镇、集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五是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效率。

三、建设新农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主线主旨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20字指导方针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是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列为首位,发展生产力仍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的、迫切的、根本的任务。而在生产力体系中,人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和结构抑制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窒息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残食”现象严重。

(1)作为经营者不具有完全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即经营者有权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是建立在对生产资料的完全占有和自由支配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经营者并不对其生产资料——土地,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2)作为投资者不能获取对等收益。对农民而言,土地是最重要财产。尽管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农民不具有以土地进行投资的主体资格,但现行土地制度中同时也规定了农民对土地具有绝对的使用权。如果剥夺或是占用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必须对其进行对等的支付,这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3)作为劳动者不能获取对等的权益。在我国,农民作为劳动者,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业劳动者;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即农民工;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民作为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相比,不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首先,作为农业劳动者,一直饱受到“剪刀差”的掠夺;其次,从进城务工人员来看,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虽然受劳动法调整,但其劳动权利的实际享有水平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尤其是很少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即使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少量农民工,其社会保险待遇也低于城镇职工;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虽然具备成为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的资格,但无资格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其就业权的内容和实现条件与城镇失业人员不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源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多种歧视。

(4)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纳税人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农民作为纳税人也应当享有这一基本权利。然而,由于制度因素,我国农民的这一基本权利长期被抑制,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产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效益低、农村发展慢、农民收入少,是“三农”问题的症结,而酿成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和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性。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始终是以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目标函数,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筹起来的,只是不同的时期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改革初期,摆脱贫困,追求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如何发展,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表明:全面的、同步的、同时的发展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对比各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选择了城市偏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形式大量提取农业剩余发展城市工业。

(2)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性。发展是以稳定为前提的,离开稳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勿庸置疑,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我国羸得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连续多年内需不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由城乡差别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新农村并不改变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基本进程,更不意味着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发生了转移。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获得改善的20多年,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从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三年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余13个年份的增长都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占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4.1%降低到的29.1%,下降了35%;城乡差距扩大引发的一系列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更是令人堪忧,与城市广泛发生的大拆大建相比,约一半的行政村未通自来水,

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安全标准的饮用水,60%以上的农户没有卫生厕所,13%以上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而且电压不稳,电费又高于城镇。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达到6.6%,占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率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因为校舍短缺不能入学。

显然,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全体国民福利的改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果没有被农民普遍分享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较快富裕起来,有的农民甚至陷入绝对贫困的地步,据统计,截止到底,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

贫富悬殊的城乡收入分配机制,会造成处于低位的社会阶层的不公平、触发社会的不稳定。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但各种社会矛盾的背后都能找到经济根源,体现出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诉求。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国民经济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但城乡差距扩大且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削弱城乡差距的情况下,站在以民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城乡发展的高度,政府提出两个趋向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政府执政为民、执政富民的体现;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在继续给农业、农村“输血”“造血”的同时,更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缩小城乡差距,不是缩小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过大差距。共享不等于平均主义,不等于大锅饭,这里讲的共享是要维护生存发展的底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落实就业公平,对现社会分配中的正义,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立足农村发展、着眼统筹城乡关系,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农民共享经济成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浅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

新农村建设是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和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和工作管理机制、农村精神文明的投入机制、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机制、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为保证长效机制的顺利构建与实施,必须做到更新观念、理顺关系、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提高素质、培养队伍;整合资源、典型示范;净化民风、夯实根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恩格尔法则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000年,农民收入问题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受到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句话被写进文件。此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五年来,中央高密度兑现“重农”承诺,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步伐已经启动,并不断加快。全面把握五大目标要求的科学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大目标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需要我们加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样方能使新农村建设沿着五大目标指引的方向,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或这个基础薄弱,要想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无疑是一厢情愿的空想,新农村建设试图全部依赖外部资金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翻一是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实施拓展战略,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实施提升战略,重点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二)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

本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的好日子。所谓宽裕生活,是指那种衣食无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能基本满足自己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生活。要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除了上文所述的要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最基本途径外,主要还有三条途径:一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最大、最有效的富民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渠道三是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扩大农村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三)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文明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表现。把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新型农民是建设乡风文明的主体,农民的素质状况决定乡风文明的水平和质量。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普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其次乡风文明建设又离不开制度和机制约束。一定要改善乡村干部作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村庄是农民生存、生产、生活的根本载体,是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人的活动影响环境生态的大本营,农民增收和一切生产、经济行为只能从村庄出发最后回归村庄。基础设施如何建设、村舍如何改造、道路如何修整、环境如何美化等,均应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标准要高,一步到位,分阶段实施。其次应从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见效最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五)管理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管理民主,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能以主人翁地位,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自主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自主管理农民自身的事情,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自身的权益。努力实现管理民主,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调动农民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管理民主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管理民主的程度、水平与质量,决定“三农”问题解决的进展与成效,也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管理民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为此,首先要赋予农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对实际情况最清楚,对自己的需要最知道,对农村问题最有发言权。党和政府应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其次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这对于促进管理民主至关重要。目前村民委员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努力改进。关键在于健全确保农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制度,创造丰富的民主形式,这样方逐步实现管理民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培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目前,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参与民主管理的行为远未达到理性化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体的不成熟性。目标体系涵盖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依据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统计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差距已经从1985年的1.74:l扩大到2005年的322:1(1),并且星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那么,造成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症结究竟何在。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以来.学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各种观点纷然杂陈。有些人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标就是让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也有些人认为.建醍“新农村”必须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整体上看则是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误读.并将带来不良的宴践后果。本文认为.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这个轴心做文章,因此它必然是一个为城市化积聚能量、提供铺垫的过程。否则,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外生因素来驱动内生因素,必须跳开“农”字.在“农转工”、“农进城”上做文章,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新意所在。

一、农业发展受制于恩格尔法则农业的发展并不主要取决于农业内部的投入和供给能力.而主要取决于外部社会对农产品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恩格尔法则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就发现了一个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一个家庭的收^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或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逐渐减小。这一发现被称为恩格尔法则。而食品支出额占家庭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值就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法则揭示了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人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家越贫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人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裕.这个比例就越低。由恩格尔法则不难推断.恩格尔系数与一国的农业产值正相关.与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负相关。(2)这意味着.当一国的gdp不断增长时.该国国民的恩格尔系数必然会不断降低.同时.恢国的农业产值在其gdp中的比重也必然不断缩小。迄争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走上经济现代化的国家能够违背恩格尔法则。可以断言,在产业格局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农业产值在其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降低的趋势不会改变。比如.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3.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8%.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6.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5.5%。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284%下降到2005年的12.5%(3)。可见,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与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的下降之间存在正相关性。2005年.我国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5%。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业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7%。以47%的就业人口创造12.5%的国民产值.可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多么低下。按照钱纳里的现代化标准模型.当工业化率达到379%时.城市化率应为65b%。2005年.我国工业化率已经达到41.8%.但城市化率只有43%(4).可见,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比正常水平低了近30个百分点。可以进一步假设.如果让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与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保持相互匹配.同步下降到12%左右,也就是说,如果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88%.中国的经挤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肯定是世界第一了。毋庸置疑.将沉积在农村和农业中的大量人力资源向第

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快速、台理、有序地推进城市化。以美国为倒.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场数量不断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张的历史。1935年.美国农场的数量为680万个。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数量不断减少.1974年美国农场的数量下降刊230万个。2004年又降至21l万个。同时。美国农场的平均面积则从1935年的约155英亩增加到2002年的441英亩。“这是因为,如果不扩大农场规模,从事农业的人均收a就追赶不上其他产业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当然.美国也有大量的小型农场.可是这些农场经营者最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千农场之外,农场收入大约只占其家庭总收^的10%。此外.调查显示。1988一1998年.美国农民家庭的非农业收入增长了300%。大大超过其农业收^的增长幅度。同理,若要解决我国农民的脱贫问题,就必须正视农业所能容纳的就业机会正在不断萎缩的现实,在农业之外探寻增加农民收^的新源泉。(5)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发展农业。要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自学把它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地方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整体水平(6)。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游园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智谋规模经营。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进上步放宽有关政策,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进上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宽基地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农民群众施展才华,创业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要大力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投向农村,促进农村多种经济万分共同发展。只有把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在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学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乡村和农户,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最后祝愿新农村建设曲终奏雅、成就辉煌。

(1)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数据测算.[eb/0l]http://www.xiexiebang.com/tjsj/ndsj/2006/indexch.htm.2007-03—12。

(2)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食品大部分需要经过食品制业的加工,农业产出只是为食品业提供原材料。因此,农业产值必然低于食品制造业产值。

(3)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教据测算,[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2007-03—12。(4)国家统计局1985年和2005年统计教据测算,[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2007-03—12。(5)《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外生驱动》李丽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思考打造桥头堡、美化后花园

—–xx乡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xx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我县的东大门。随着武灌高速建成投运,其区位优势凸显,成为我县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是我县名副其实的桥头堡。xx乡是陇上江南的代表乡镇之一,山青水秀、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抓好该乡新农村建设,彰显其山水人文、特产和区位优势,把该乡建成我县美丽的后花园,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实现两翼带动战略意义重大。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作为包乡单位领导,在全县经济工作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会议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多次深入xx乡,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就其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有x个行政村,xx户农户,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公顷,其中耕地x亩,人均占有耕地x亩。201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x万元,农民人均均纯收入x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亩、粮食总产量x吨,现有花园面积x亩、茶叶产量x吨。总体来看,该乡除茶叶产量较好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土地等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茶叶和外出务工。由于该乡属c重大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大部分村社为移民搬迁重建村;有相当部分农户沿212国道线两岸就地利用零星建房;灾后重建时,高山农户易地建房到沿川地带,造成居住地与农业生产区远离。因此,人多地少村落散、住房耕地

1两分离是该乡农村的突出特点,这为村民发展经济带来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县委政府对xx乡的7个村列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年度计划。其中建设精品村和示范村各1个,达标村5个。这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我县东大门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了及时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继县经济工作等重要会议后,我于3月5日召集人大办、粮食局、广电局、县农行、大鲵保护站等联乡单位领导在县人大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实行联乡单位包抓责任制,其中人大办包抓中坪、肖家沟两村,广电局包抓余家湾、侯家沟两村,粮食局包抓联丰村,县农行包抓后渠村,大鲵保护站包抓肖家坝村。要求联乡单位要一把手负责,抽调具有独立一面能力的干部蹲点工作;人大办主任xx负责各联乡单位和包抓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要掌握各点的整体工作动态,对各包抓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汇报。同时要求各联乡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高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对整体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统筹谋划,形成合力;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明纪律,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厉行节约,吃在食堂,住不超标。随后,组织联乡单位进驻中庙乡,与乡党委、政府进行衔接沟通,在深入村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特点,综合考虑计划资金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和策略,在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后,已在各村试点启动。目前,候家沟村风貌打造完成一样板房,周家山启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九是以民主管理为要求,实现村民自治。如果一心发展经济而忽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切实保障,农民就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对立情绪,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挫折。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能以侵犯农民承包经营权来强行推行农业产业化,不能未经村民大会通过擅自作出关系多数人利益的决定。

十是以社会和谐为理想,搞好社会事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首要关注的并不是硬件建设,而是子弟能上学、看病易、到政府办事不难、有个社会保障等。这需要政府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为农民提供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法律、社会保障等等社会公共服务,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够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实现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