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一、洛南县农村农民的基本现状。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洛南县25个乡镇381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303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98182个,农业人口358625个,农村劳动力总资源190208个,适龄劳动力168318个,从业人数170769个,其中务农127731个,务工5182个,从事建筑业16314个,其他21542个。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我县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余元。首先,积极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等培训项目。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县认真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及“职业技能鉴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人人技能工程”等,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鼓励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各类示范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重点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养殖业行家里手,一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一批农产品营销能手、一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8183人,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大棚蔬菜、沼气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村一品等主要项目,开展了以植保、农技、土肥、种子、会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活动。全县共培训10.1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民教育培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县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三是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二、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四是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而进行培训,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的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扰乱了培训市场

三、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四、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落后。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五、外出打工农民技能培训上还存在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仅靠自身已有的劳动素质,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收入二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略经过培训后可能实现稳定就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包括同时农民素质。除为“三农”服务外,还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进而实现由终结性教育向可持续性教育转变,由职业定位性教育向可转换性教育转变,由就业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变,由引进式教育向本土化教育转变。

同时,要树立农民技术培训的效果不仅仅是增收的观念,还包括待人接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子女教育等方面素质的提升。

二、统筹整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培训优势。由政府统筹安排各种涉农培训,以县委党校、职教中心为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劳动、畜牧、科协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把各个部门的涉农培训资源、资金整合起来,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吸收各种农业公司、涉农研究所、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派遣公司、龙头企业等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团体进入服务网络,建立起社会化科技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将农村各类能人组织起来,包括村委会成员、种养加营销大户,经过培训加入到培训服务队伍。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村等各方面的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是实践指导的农艺师、农经师、畜牧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抓好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于生产实践。

四、坚持分类培训原则一是按照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民代表的梯次顺序,逐级进行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二是把参加的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三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特别是要把把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与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五、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培训的层面上,与现在的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形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已为全县187个村配备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搭起了框架,初步具备网络宣传培训的雏形。所以,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抓好两点。一是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另外,还可以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加强村级网络培训人才建设,为每个村培训至少一名懂电脑、会操作、肯吃苦、能培训的人才,坚持村级培训阵地,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亲切的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全面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这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提,更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这已经为农民教育培训指出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目标。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农民教育的落脚点,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是全面开展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是新时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含和特征,也是今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三是充分提高认识,树立全社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识。农民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实质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坚决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的消极认识。

四是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乡镇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为农民做好服务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已经成为乡镇的首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而目前农民、农村最缺的就是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因此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科技人才和一些空余场所。培训活动也能切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习惯,使培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努力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按照“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富裕一家”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等三个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送岗到农家”活动,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积极引进“国培教育”培训方式,逐步探索“国培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亭湖区共有农户98182个,农业人口358625个,农村劳动力总资源190208个,适龄劳动力168318个,从业人数170769个,其中务农127731个,务工5182个,从事建筑业16314个,其他21542个。

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我区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0余元。首先,积极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等培训项目。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区认真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及“职业技能鉴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人人技能工程”等,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鼓励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各类示范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重点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养殖业行家里手,一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一批农产品营销能手、一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今年,全区共培训农民8183人,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我区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大棚蔬菜、沼气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村一品等主要项目,开展了以植保、农技、土肥、种子、会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活动。全区共培训10.1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农民教育培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三是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四是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而进行培训,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的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扰乱了培训市场

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落后。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外出打工农民技能培训上还存在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仅靠自身已有的劳动素质,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收入二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略经过培训后可能实现稳定就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三、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包括同时农民素质。除为“三农”服务外,还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进而实现由终结性教育向可持续性教育转变,由职业定位性教育向可转换性教育转变,由就业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变,由引进式教育向本土化教育转变。

同时,要树立农民技术培训的效果不仅仅是增收的观念,还包括待人接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子女教育等方面素质的提升。

统筹整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培训优势。由政府统筹安排各种涉农培训,以区委党校、职教中心为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劳动、畜牧、科协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把各个部门的涉农培训资源、资金整合起来,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吸收各种农业公司、涉农研究所、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派遣公司、龙头企业等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团体进入服务网络,建立起社会化科技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将农村各类能人组织起来,包括村委会成员、种养加营销大户,经过培训加入到培训服务队伍。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村等各方面的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强大合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是实践指导的农艺师、农经师、畜牧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抓好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于生产实践。

坚持分类培训原则。一是按照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民代表的梯次顺序,逐级进行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二是把参加的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三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特别是要把把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与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培训的层面上,与现在的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形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已为全区187个村配备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搭起了框架,初步具备网络宣传培训的雏形。所以,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抓好两点。一是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积极建设区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另外,还可以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加强村级网络培训人才建设,为每个村培训至少一名懂电脑、会操作、肯吃苦、能培训的人才,坚持村级培训阵地,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亲切的教育培训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全面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这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提,更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这已经为农民教育培训指出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目标。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农民教育的落脚点,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是全面开展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是新时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含和特征,也是今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

三是充分提高认识,树立全社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识。农民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实质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坚决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的消极认识。

四是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乡镇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为农民做好服务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已经成为乡镇的首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而目前农民、农村最缺的就是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因此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科技人才和一些空余场所。培训活动也能切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习惯,使培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努力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按照“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富裕一家”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等三个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送岗到农家”活动,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积极引进“国培教育”培训方式,逐步探索“国培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部先后出台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探索和分析当前形势下,结合我区实际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一、存在问题探讨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

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2、农民参加培训普遍不足。我区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

3、农民可用学习工具较为落后。我区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室的非常少;农户家庭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从调查情况看仍处于落后状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区农业局教师,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全区紧通过阳光工程和基础农技培训工程对少数基础农民进行培训。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十大机制,确保干部素质不断得以提升一是结合商洛地税实际,建立符合商洛地税工作特点的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减少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完善促进干部日常学习的考核机制,把干部日常学习纳入公务员考核之中,促进干部学习常态化;三是完善学用结合的机制,建立地税人才库,把考试、考核中的优秀人员纳入地税人才库。不进入地税人才库的人员,不能作为各级地税机关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干部任前公示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公示的内容之一;四是完善竞争上岗机制,激发干部内在的学习动力。根据工作规律,每三年在系统内有组织的开展竞争上岗活动。把干部任职资质测试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对不适合在机关和重要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调整;五是进二步完善交流轮岗和上挂下派工作机制,丰富干部视野,增长工作.才干;六是建立岗位练兵工作机制,使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促进干部岗位技能的不断提高;七是建立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机制,鼓励干部参加与税收业务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地税系统培养复合性人才;八是完善约束机制,对不愿学习、不爱学习、学习考核后进、完不成学习任务的人员建立必要的处罚机制,如责令待岗学习、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使其政治上、经济上、荣誉上受到一定的损失;九是建立可操作的教育培训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的政绩进行考核;十是建立调研机制,每三年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建立固定的教育培训经费供给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

。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培训,使从事教育培训管理的干部掌握科学的教育培训理论,使“培训者先受培训”的理念得以落实。要内外结合,建立师资队伍,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为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提供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