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淄博经验 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发达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统一安排,8月11日—16日,石柱县2019年县管副职(第一期)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山东省淄博市学习考察,通过理论讲座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方式,充分了解了淄博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一致认为,这次学习考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视察**讲话和亲临石柱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石柱乡村振兴的一次思想洗礼,对学习归来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不少可复制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概况及主要经验
淄博地处鲁中,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5个区,桓台、高青、沂源3个县和国家级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淄博经济开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0.2万。淄博是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祥地,孕育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农业专著《齐民要术》、军事专著《孙子兵法》、百科全书式典籍《管子》都诞生在淄博,留下了齐国古城遗址、东周殉马坑、周村古商城等大量文化遗存,2004年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是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各城区相距20公里左右,以绿轴相连,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发展空间广阔。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1.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森林覆盖率达到30.49%。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了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淄博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将党的建设贯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全过程。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强党组织阵地,如房镇镇积家村就由村集体出资修建村委办公楼,集办事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展览馆等于一体。二是夯实战斗堡垒。村“两委”班子思想先进、团结务实、战斗力强,通过明确党员职责,由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倡导乡风文明,使得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去、顶得上去。如朱台镇西单村、源泉镇岱北村等村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和积分制度,鼓励广大党员自觉参与到支部活动中来,大批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当中。四是强化党性体检。借鉴医学查体治病理念,围绕党性教育这一主题,将“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细化量化为具体检测指标,对党员党性进行全面“体检”。如稷下街道的党性体检馆就设立了唤醒初心、对照自检、党性会诊和治疗康复等四个功能室,对辖区内的党员进行全面“体检”促使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强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动员群众积极投身本村建设和管理,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敬仲镇白兔丘北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
(二)深化环境整治,促进了乡村旅游业态融合。淄博因地制宜,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工程,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下大力气整治人居环境。通过“三清、四改、五化”和厕所革命等深入推进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逐步改变村民生活陋习,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水污分流处理。如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按照“尊重民意、多元投入”的原则,通过上级补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出工出力等方式实施村容村貌改善工作,村内大街小巷实现了五化全覆盖。二是强化三产深度融合。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结合,跳出“景点旅游”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三产有机融合,既促进了集体经济壮大,又推动了群众持续增收。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共有91户农家乐,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全村90%的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实现休闲、旅游、采风、体验等元素融合发展。
(三)注重文化传承,增添了乡村振兴文化底蕴。淄博作为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深厚,充分注重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和大量文化遗存。一是注重人文传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对老宅、古建筑、古院落等形态进行保护和修缮,传承展示传统技艺。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陈列馆收集传统农具和物件,把“记得住乡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注重人文开发。依托自身丰富人文底蕴,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利用。如博山区为真实再现原山林场60年由荒山石坡到绿水青山、由负债累累的“要饭林场”到年收入5亿元的“全国十佳林场”的艰苦创业历程,成功打造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依托原山林场而建,共有7个展厅,展出照片550余张、实物100余件,制作大型场景7个,绘制大量油画、水彩画5幅,该馆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党校首批党性教育基地。
二、通过学习对比查找出的差距和不足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脱贫是现阶段底线任务,乡村振兴是未来发展更高目标”,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和重大项目安排,精准制定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分层分类试验示范,有效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对标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对照淄博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们在思想认识、规划起点和工作保障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进一步明确思路,用合理规划推进振兴。因地制宜学好用好“两山论”,打出“风情土家·康养石柱”这一名牌,推进全县乡村振兴。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严格监管落实规划,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搭建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充分吸纳村民意见,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型乡村振兴村庄建设规划,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根据村落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生态环境、风土人情和传统建筑等,注重整体协调、彰显农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用示范带动牵引前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必须突出重点,从小处着手突破。一是花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结合“三清、四改、五化”和厕所革命,在我县实施“六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二是狠抓乡风文明建设,深度挖掘土家文化、巴盐古道文化、秦良玉文化、农耕文化,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力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用坚强保障引领振兴。党的建设好坏关系一切工作的好坏,实施乡村振兴更是如此。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注重从政治素质过硬、致富本领高强、治理能力突出的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培育一批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赵东强式的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坚持一切资金向农村倾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引导、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支持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