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思考
三都县土地环境容量有限,自然条件特殊,土地资源稀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后靠农业生产安置缺少土地,外迁以土为主安置存在土地调整困难,新开发土地基础配套投资大,生产生活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困难。三都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民风民俗浓厚,移民群众亲情难舍,故土难离。目前,我县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移民中贫困面较大,库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在这种特定背景下,要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搭建移民致富平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水库移民的根本利益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工作是关键
1.淹没实物指标调查
水库淹没线下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是计算每一项补偿资金数额和总概算的依据,也是认定移民资格和确定移民搬迁与安置项目的依据,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安排年度任务和资金计划的主要依据,此项工作的细致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移民和成百上千的单位、企业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搬迁后库区遗留问题或多或少。总之,对这项工作必须谨慎而又细致,任何马虎或疏忽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惩罚。
调查人员必须在被淹没人口和现场作测量、核对和登记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总的要求是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各方认可(户主、村小组、村委会、乡镇、县政府、设计院、业主、监理),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更重要的是调查技术人员遵循规范,地方领导亲自参加,移民亲自参加,对各项调查工作日程建档立案,对县乡认定的困难户注册在案的争取业主安排困难建设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如房屋区位价值,街道类别等,人口调查中,长期居住无户籍人员的不确定性,考虑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随迁人口等等。
2.水库淹没区和移民迁建区的地质勘察
水库库区往往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认真做好受水库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岸的调查、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关系到枢纽工程安全和库区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地质调查勘察是必须的,不同的设计阶段应当达到不同的调查质量和精度,并采用多种手段勘明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治理方案。移民迁建区首先应当避开大中型滑坡和坍岸,对于县城和集镇搬迁,要从长远安全考虑,也可远距离迁移,对于高山峡谷区移民迁建工程,应避让滑坡地段,排除移民迁建工程的“拦路虎”,确保移民安置点的安全性。
3.结合库区实际,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制定相应配套政策、规定、标准、措施,研究多种安置方式的产业支撑和政策保障措施,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项目按照标准的规划和投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工程工期要求。
在实施县城、集镇迁建中,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占地规模、用水、用电、绿地等指标编制规划,以便彻底改变旧城镇拥挤、破旧的状况,让搬迁后的新城镇面貌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同时,防止山区集镇“平原化”,大挖大填,高切坡等诱发新地质灾害,工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要通过技术改造、重组、争取对口支援、招商等,对产品有市场,领导班子强的,要扶优扶强发展一批,对技术落后,亏损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实行破产,规划之前用破产关闭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用补偿资金来保证职工有住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历来是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三都县为山区,好田好地被淹没后,剩余土地资源容量小、坡度大,培肥率低,要想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主要是安置区的土地承载力问题,在坚持250以上坡度必须“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下,安置区内可供开发、改造、调整的土地在可研阶段必须实事求是调查清楚,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方能规划“就地后靠”,否则只能采取“后靠”、“外迁”分开安置方针,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出现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带来的地质灾害,推荐采用“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案,好处是,一方面便于当地原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帮扶新来移民,另一方面便于移民尽快融入社会。
4.慎重确定补偿标准和总投资
为了补偿受淹单位或自然人的损失,必须在广泛调查研究库区内、邻近地区、全国各类商品重值价格的基础上,慎重确定各类、各种受淹公、私财产的补偿标准,这是一项繁重复杂又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受淹单位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5.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承担责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结合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和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移民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后扶规划实施的稽查和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估,强化库区的后扶项目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后扶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4.各级领导要重视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移民干部是组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力量和支撑,其素质高低是推动工作的关键。三都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移民群众中少数民族占相当比例,在解决移民经济问题的同时,还伴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发生许多矛盾,特别是在当今县级移民干部队伍中,至今还没有“工程移民”专业人员从事移民工作,亟待解决的是移民专业人才。同时,着重理顺移民机构机制和编制,落实移民干部的身份待遇,增强移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移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县级各项移民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