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增强乡村治理“源动力”。近年来,我县通过党建联建推动资源整合,逐步构建起“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先锋领治”。结合党员设岗定责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择优选拔2396名党员任村(居)民代表,根据党员特点因地制宜设置政策宣讲岗、治安调解岗、产业发展岗等岗位,引导党员亮身份、晒作为、比成效。青树嘴镇沙港市村创立“德育银行”制度,把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等方面内容量化为4大项60款考评指标,每月在“红绿黄”三色“彩虹积分”评议榜上公布履职积分,到村部积分超市可兑换各类生活用品,实现“小积分”激发“大能量”、促推“大治理”兑出“大文明”。“请邻来议事”。完善“村党组织+村级法定组织+其他群众性自治组织”三线联动工作机制,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村事民事管理。根据群众需求成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村民自治重要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治理渠道。华阁镇天然港村通过“联村联户”方式,督导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和吸纳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参与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先后荣获“省党建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乡音说法”。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从退伍军人、乡村教师、五老乡贤群体中培养“法律明白人”63名,通过村(社区)法治实践平台开展法治宣传。组织成立“法润南洲调解中心”,以“法律明白人”为主体,邀请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公安、知名律师等任特邀调解员,参与解决矛盾纠纷200余件,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其中乌嘴乡港口村、浪拔湖镇红星村、浪拔湖镇太阳山村、麻河口镇西口村、南洲镇东红社区荣获“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南洲镇南山村、华阁镇天然港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巾帼先行”。积极探索“互联网+婚调”新路径,以全域为网、乡镇为点、村(社区)为格,搭建“1+12+166”三级智慧婚调“金字塔”,将县婚调中心、12个乡镇婚姻家庭辅导室、166个村(社区)妇女维权站延伸成为三级婚调服务阵地,组建一支400余人的“融调解”女性队伍,实现婚调“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的转变。选拔镇村两级2654名优秀女性担任妇联执委,对于矛盾纠纷信息,妇联执委按严重程度、处置难易等划分为蓝色、黄色、红色三个等级,并实行即时预警、及时分流、及时调处化解机制。

增强乡村治理“执行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成在实效。我县积极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强化四大保障,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质效。强化督导考核保障。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督导考核内容,对乡村治理工作成效突出的,落实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经费支持、职级晋升和提拔使用“五个优先”,确保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强化资源倾斜保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因地制宜设置党员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平台,搭建各类组织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县乡两级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全县12个乡镇机关“五小”、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基础和服务功能。投入8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为做好乡村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强化教育培训保障。加强河东、河中、河西三个片区乡镇党校建设,有效解决基层干部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教学线路和36个现场教学点,开展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乡风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培训,县委党校被评为全省第二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南洲镇南洲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强化正向激励保障。认真落实定期体检、带薪休假、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兑现乡镇干部工作补贴,不断加大乡镇干部关心关爱力度。适时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选树和推广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乡村善治党旗红”线上专栏,加强正面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