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运输车辆泄漏事故救援的体会和建议
2008年6月28日,在大广高速xx市境内发生了一起二硫化碳运输车泄漏燃烧事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兄弟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天的不懈救援,事故得到成功处置,未造成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通过这起事故抢险救援,我们积累了一些现场抢险救援经验。下面结合此次二硫化碳运输车辆泄漏燃烧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交流一下同类事故处置的作法、体会和建议。
一、“6.28”事故基本情况6月28日21时38分,一辆危险化学品槽罐车(所挂车号为蒙e34183,后经查证为套牌车),载有16吨二硫化碳,从xx邯郸驶往xx湘潭,途中行至大广高速公路我市xx县境内老涡河大桥北300米处时,罐体前部下方破裂一小洞,造成二硫化碳泄漏并发生爆燃。出事后驾驶员王某和押运员徐志勇二人弃车逃匿,另一驾驶员杨伟勇向xx县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接报后,xx市委书记毛超峰、市长徐光迅速做出指示: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xx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明,副市长王宇燕及市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环保、交通、卫生等部门负责人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市政府迅速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由市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环保、交通、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事故救援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市安监局及时与国家安监总局青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和xx省应急救援中心取得联系,请求专家指导支援。省安监局局长领导带领危化处、应急救援中心同志及专家星夜兼程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危化处处长平党生受指挥部委托在事故现场亲自指挥残留二硫化碳倒罐工作。经过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广大消防、防化官兵5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7月1日1时20分,泄漏燃烧事故得到成功处置。经过防化官兵现场处置,7月1日上午10时大广高速恢复正常通行,从而避免了一起恶性爆炸和环境污染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了周围万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参战官兵无一伤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实行交通管制,疏散附近群众根据掌握的情况,指挥部召集专家和安监、环保等部门紧急协商,迅速制定处置方案:高速交警立即对大广高速扶沟至xx市通许段实施交通管制,在事故现场扩大警戒区域,以事故车辆为基点,在上风、侧上风方向扩大至500米,在下风方向扩大至1000米。因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有毒物质,燃烧后会产生有害物质,“6.28”救援指挥部和xx县政府一起研究制定了群众撤离疏散方案。xx县政府组织公安部门和附近镇300名干部在距事故中心下风口5公里、两侧4公里、上风口3公里范围内的5个受毒气威胁的村庄进行“拉网式”紧急疏散,当日夜晚2078户8519名群众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同时昼夜巡逻,防止疏散人员回流。
(三)喷淋冷却,筑堤导流,防止次生事故由于当时火势猛烈,且在夜间,罐体泄露点不能完全确定,无法实施堵漏。为防止罐体发生爆炸及泄露液体流淌到老涡河内发生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灾害,指挥部立即命令消防支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罐体进行冷却,并防止有毒物质流入河流。消防官兵调集消防车辆在侧上风方向利用车载泡沫炮对槽车罐体顶部火势进行阻击,对流淌火进行压制,消灭驾驶室明火后对罐体前部冷却;同时专门安排一门自摆水炮对罐体后部进行冷却,并根据火情变化适时调整位置。前线指挥员严密监视火情变化及未完全燃烧残液在高速路沟内的汇聚情况,每隔10分钟向指挥部汇报一次。由于槽车燃烧猛烈,现场温度过高,前线人员无法长时间近距离作战,水枪手两人一组,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10分钟一轮换,其他人员撤至安全区域。8辆水罐车采取运水供水、铺设双干线对主战车辆进行供水,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29日5时30分,前线侦察小组查明泄漏点位于罐体前下侧焊缝处,罐内液体呈瀑布状泄露。消防官兵立即调整方案,加强对槽车冷却,防止白天气温升高引起罐体爆炸。指挥员还组织人员用水泥、沙土筑堤,将泄漏的二硫化碳液体导流入事故车旁的排水沟渠内,并在排水沟渠的适当位置筑堤截流,把泄露液体控制在排水沟内,以限制泄露液体的扩散范围。前来增援的开封某部防化连官兵利用活性炭对排水沟内的二硫化碳残液进行吸附,防止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四)加大抢险力度,缩短救援时间根据当时获得的信息,国内同样的二硫化碳泄露燃烧事故,最长的救援时间达20余天。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缩短此次救援时间,将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有关单位造成巨大损失。指挥部委派省安监局危化处平党生处长身着防化服接近罐车,采用敲击的方法确定罐内液体残留量。根据初步判断,罐内液体较多。为加快液体排泄速度,尽快妥善处置,指挥部决定首先采用扩大泄漏口的方法。市消防支队特勤小组在水枪的掩护下携带破拆工具靠近罐体,尝试将泄露口扩大,但由于泄漏口处流淌火较大,作战空间狭小,人员无法靠近泄露口处,经过努力未达到预期目的。随即,指挥部命令作战组使用毒液抽吸泵,对罐内液体进行吸排,防化部队在老涡河大桥下排水沟内投入15吨活性炭和中和剂,对水中的二硫化碳进行吸附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