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心得体会
预防性养护学习心得
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公路的各类病害都会长期动态存在,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任务繁重。因此,需要加大沥青路面市道路设施建设管理中的维修投入,同时更新观念,推动开展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做到养勤、养早、养小,使沥青路面保持比较好的使用性能,尽可能避免到抢救性大修或改造的现象,以减少道路养护管理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及意义:公路养护应该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道路预防性养护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没有结构性损坏之前的各类技术处理,有别于正常性传统养护的道路早期养护工作。结合国内外道路设施养护管理部门及专家的看法,对预防性养护的概念综合描述如下:道路预防性养护是在道路未出现或已出现早期病害,还没有产生结构性破坏之前,采取不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养护维修措施,是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通车条件,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推迟道路大修或重建的一种养护策略和行动。
道路实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能有效改善路面技术性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进而大大节省维修费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用较少的费用取得较好的养路效果是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研究开发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沥青路面
1
预防性养护是我国公路养护维修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和原则。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原则关键是及时性、针对性,即要在最合适的时机、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工艺、对最合适的位置进行养护作业活动。在理论上,是强调在某一缺陷或隐患暴发前应该及时实施或应用的养护技术或工艺;在具体养护工作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在资金上表现为把传统的养护资金提前使用,在时间上表现为在某种缺陷或隐患暴发前安排实施;这并不完全是指在通车初期,而应是根据路面技术状况衰减的具体内容及时对应利用新的养护技术或工艺实施养护,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也是在路面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和日常养护、专项养护交替使用、互为补充的应用形式。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措施:
1、填灌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缝形式出现,加上刚性基层(如水泥砼基层)易出现反射裂缝现象;裂缝产生后,大量路表水沿裂缝侵入路面结构内部,甚至进入路基,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特别是重载交通和动态水的交互作用下,被水浸蚀的沥青砼层骨料逐步松散,继续发展后,路面将出现坑凼。同时,下渗的雨水会损害路基,降低路基的承载力,使路面出现卿泥(浆)现象,严重的则可能导致路面出现较大的坑槽。因此,如果不及时对路面裂缝进行合理处治,必然会导致路面的过早损坏。
填灌缝处理首先通过利用专用开槽工具沿裂缝开具一定宽度和
2
深度的矩形小槽,然后采用自行加热与灌注于一体的灌缝机把热熔型聚合物密封胶灌入槽(缝)内,由此把裂缝处治由传统的被动方式改为主动防治。由于该方法所采用的开槽工具的特殊灵活和密封胶材料优越的技术性能,大大提高了路面裂缝处治的质量和耐久性,真正达到了抑制裂缝的继续扩展、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对于开挖面层后发现的大于5mm的基层裂缝,则可以在进行裂缝清理后直接灌注,以密封胶灌满为佳。沥青路面裂缝在冷季温缩时宽度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胀裂缝宽度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填灌缝的最佳时机应在气温较低的干燥季节。
2、雾封层。沥青路面的很多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目前道路面层沥青砼有两种级配方式,一种是密级配,此种方式面层结构较密实,雨水下渗量很少,对道路的下部结构层有一定的防水作用;另一种是开级配,即结构有透水性,一般多用于桥面铺装。不论哪种方式,都不能很好解决水浸害受损问题,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可较好的解决沥青路面水浸害受损问题。
雾封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一般喷洒量为0.23升/平方米~0.45升/平方米),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粗细骨料间的黏结力,由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雾封层作为一种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经济、迅捷,能有效地防止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比较适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沥青道路面预防性养护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状况完好的路面实施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养护措施,可以延缓路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持或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预防性养护是科学管理道路的具体体现,实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努力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对全面提高沥青道路的使用质量6
和服务水平、减少养护成本和费用、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