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统先教活动心得体会1(两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2012-1
踏入教育教学这么多年,总有很多困惑,如,最佳的教育教学提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在四十分钟里最大限度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质量地学习知识。但是现实中很多课堂为了赶教学进度,“满堂灌”“填鸭式”仍然存在。老师虽然兢兢业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确是松松垮垮,收效甚微,因而课后不得不机械训练,大量重复做题,让学生在重复训练中巩固学习要点。这样事倍功半的效果谁愿看到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像一股活水汩汩而来,很令人期待。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推行了两年时间。在此期间,县教育局组织有经验的老师授课推广,学校还下发有关书籍,建议老师们采用多种方式学习并实践,如阅读书籍、上网学习、年级组讨论。我边学习边实践,并与我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相结合,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许体会。
一、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优:
“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其实,这一模式,不仅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典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试问,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该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们的那种探究的意识得到多大的发展。长期接受此法训练的学生将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这几年来,我和老师们听课后都有一个共识:越是会授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卓越的教师,更是讲课“画龙点晴”的高手。
二、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忧:
1、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无声现象”较多,感觉气氛不热烈,“冷场”、“浪费时间”。
2、分组讨论时,说闲话的现象较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