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的工作总结

2007年,我市交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后五年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以及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要求,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着力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推动了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回顾一年来的交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和规划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各相关部门、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广珠铁路正式复工,广珠城际轨道建设进展顺利,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江珠高速公路、105国道上冲段及珠峰大道改造项目顺利建成通车,粤西沿海高速珠海支线、南琴路将于春节前建成通车,珠海东西第二大通道——金海路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即将动工建设;珠海大道、人民西路、省道272线改造及金凤路、高栏东大堤路项目加紧建设;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珠海大道至横琴段、机场北路、金海路、翠屏路、三台石路北段、井岸二桥及珠港大道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港口方面,中化格力2个8万吨级公用码头、洪湾港一期工程、斗门港集装箱码头工程已建成投产;成功关闭前山港,实现前山港货运功能向洪湾港的转移;2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中石油物流中心造地工程进展顺利;4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广东lng接收站码头、15万吨级矿石码头、10万吨级煤码头和桂山10万吨级油码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珠海港总体规划》(修编)在交通部、省政府审查后作了调整,已进入报批阶段;编制了《珠海市公路网规划》、《珠海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斗门区公路网规划》;完成了《高栏港区荷包岛作业区规划研究》、《高栏港区货运系统研究》、《高栏港区黄茅海作业区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开展了九洲和拱北客运换乘中心规划研究工作。这些规划研究,为交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中,我局主要有以下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两个工作推进小组,把项目推进工作任务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制定重大交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时限;三是制定了《珠海市交通局督察督办工作规定》,完善了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加大了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督办工作力度。上述措施,保证了交通重点项目的有效推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135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交通运输与港口生产实现新增长

交通运输通过政策与信息引导和市场调控,形成了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格局,运输、港口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管理创新,改善了运力结构、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强了服务配套,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交通运输与港口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11月,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136万人次、货运量1680万吨,同比增长11.6%、22.8%;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93万人次、货运量1405万吨,同比增长15.9%、18.1%;珠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9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7.9万标箱、旅客吞吐量5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8%、20.6%、9.4%。珠海机场完成运输飞行起降8725架次、旅客吞吐量9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23吨,同比分别增长21.4%、31.7%、23.7%。城市公交企业完成客运量2.4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6.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4%、4.7%。

三、交通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起职责明晰、量化考核、责任追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核体系。针对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对抓好交通安全生产进行了总动员。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运输车辆(船舶)的准入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整改力度,开展港口、乡镇渡口、桥梁、旅客运输和危险品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举办安全生产竞赛,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考核工作,在运输企业广泛推广gps、行车记录仪等现代化安全监控手段,完善港口、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从而有效增强了全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强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维护了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1-11月,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共发生行车事故97宗、死亡22人、受伤50人、直接经济损失232.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1.7%、上升4.7%、下降58.3%和22.4%。水路运输企业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宗,无发生死亡、失踪事故,分别下降25%、100%、100%。港口、民航企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零事故。由于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我局连续2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四、交通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组织起草了《珠海市港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珠海港口章程》,进一步规范了港口建设与经营管理;制定了交通行政执法在责任、考核、过错追究、委托责任、公开、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强化了依法行政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了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1-11月,开展执法检查12次,纠正执法存在问题8起;组织听证案件24宗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1宗;制定了《珠海市交通局2007年普法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了普法宣传工作,增强了交通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交通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制订了行政许可程序、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

针对运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经营、汽车维修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1-11月,共查扣各种营运证、线路牌、许可证等2720个、非法营运“蓝牌车”295辆,取缔非法配客点4个,查处违规汽车维修企业62家、“三无”船舶3艘,收取罚没款510万元。通过整治,非法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运输市场秩序有所好转。继续探索建立治理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了《珠海市2007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加大了公路“三乱”的查处力度,使我市继续保持公路无“三乱”,我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五、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为了消除影响交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我局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接管新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使其与汇畅公司一样成为我市公路、港口、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上述两个公司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与政府“代建制”试点单位作用,在推动我市南琴路、金海路、洪湾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交通建设中,我局充分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和“以路养路”、“以港养港”政策,加大了融资力度,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探索站场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站运合一的体制是造成我市站场建设滞后、资源浪费和运输市场不公平竞争的主要根源。针对这一情况,我局开展了全市客运站场功能定位研究工作,制定了《珠海市公路客运站场功能定位方案》,推行站运分离,维护公平竞争。全市5家客运站场企业中,已有4家实行站队分离,进而向站运分离过渡。同时,将逐步把香洲、海洲长途汽车客运站的“省际班线”功能调至上冲汽车客运站,以缓解香洲市区交通压力。

三是积极推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了珠海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并经市政府同意上报省政府编制办。该方案批准后,将成立珠海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公路、水路、航道、港口执法权,消除目前交通执法分散、资源浪费、多头管理的弊端。此外,还在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的基础上,组建了市交通工程造价站,加强了我市交通项目的造价管理。与此同时,我局还按《港口法》和《道路运输条例》的要求,拟定了港航管理体制和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目前在报批中。

六、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

围绕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要求,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对交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制定了《珠海市“十一五”交通信息发展规划》,明确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100万元的交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交通信息枢纽暨图像监控中心已动工建设,此项目将为提高我市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智能交通,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及10对电子站牌运行正常,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广东省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试点项目。继续与移动公司合作,在交通行业广泛推广gps的应用,gps终端机突破2700台关口,较上年增加了1466台,增幅为116.8%,成为全市最大的gps平台。建立了公交信息查询系统,开通了“12581258”出租车电召业务,方便了市民出行。在行业管理中广泛应用运政系统、港航系统、二维系统、驾培系统、收费系统,有效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的水平。交通公众网站得到进一步完善,oa系统成功升级,交通信息化公共平台已基本建立,为全面加快我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迈出新步伐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邓维龙书记、钟世坚市长、赵建国副市长先后到市公交企业调研,提出了“政府办公交”的理念,要求全社会都要重视、支持公交优先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展了公交优先发展的专题调研,组织起草了《珠海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待较成熟后再报市政府审批。制定了《珠海市老年乘坐公交车优惠及财政补贴方案》,并得到市政府批准,从今年11月1日起,实行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和非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票乘坐公交车的优惠政策,对公交部门承担老人、学生、军人、残疾人等社会公益性运输及因油价上涨所增加的费用实行财政补贴,全年达4200多万元,这也标志着我市公交低票价补贴机制已基本建立。政府还投入1500万元资金,改造农村道路15公里、危桥8座,建造候车亭189座,全面完成了乡镇渡口改造任务,新增农村公交线路8条,使农村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展了公交路网规划,在人民路改造中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公交优先”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开展了公交特许经营的研究工作,调整、优化了公交线路,提高了公交覆盖面,在金唐、南屏城乡结合部开展小型公交车试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工业园区和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八、党风廉政建设与行业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学习会、办专栏、收看电视转播及派发学习资料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贯彻,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党员干部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加快珠海交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的信心与决心。此外,在年初还加强了市六次党代会和市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精神的贯彻学习,并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全年交通工作目标与计划,并通过召开全市交通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召开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与局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继续开展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开展自查自纠,完善工作措施和制度办法,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行为;继续推行和完善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双合同”制,组织查处了交通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了治贿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得到了省交通厅和市有关部门的好评。

按照省委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与和谐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道路运输协会、水运行业协会、港口协会、汽车维修协会、出租小汽车协会、驾培协会为平台,在交通行业广泛开展以“知荣辱、立诚信、创文明交通”为主题的行业文明创建设活动。我局各指导部门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督促、检查;各协会根据我局的部署,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并评选出一大批文明、诚信企业和班组、船舶、司机,12月19日,举办了“2007珠海市出租小汽车文明司机颁奖晚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活动,提高了交通行业的文明水平与诚信度,展示了交通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我局所属的拱北交管所被市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九、机关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继续在交通行业深入开展以“知荣辱、立诚信,创文明交通”为主题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重点解决好公交、出租小汽车行业文明服务和维修行业的诚信问题,提高交通行业的文明、诚信水平。树立交通行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通过活动,唱响正气歌、弘扬主旋律,激发全行业创文明、树诚信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增强行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构建和谐交通。

九、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一个敢于负责、善于协调的政府部门,提升机关执行力。重点抓好交通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中心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服务服务窗口人员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服务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办事;加强各项业务办理情况的监察,杜绝业务办理中的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现象。抓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工作,全面提高机关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抓大放小,简政放权,逐步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可以向行业协会转移的相关业务职能依法委托行业协会去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与自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