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站学习提纲

一、关于水利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旨在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二、关于打井的优惠政策和要求

1.沿路沿线有水有电集中连片

2.合理布局坚决杜绝违法乱纪,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350米

3.科学管理定标入网,不允许随意窜动变更

4.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利用原井和废井进行改建或新建的,要提前申请协商解决

三、关于节水增粮行动和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增粮行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加快发展。以旱田节水灌溉为主,逐步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节水增粮项目区,实现由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向现代化高效农业用水方式转变。在节水灌溉模式上主要有时针式喷灌、管道移动式喷灌和膜下滴灌。

第二篇:水利站发言重建设

强管理

充分发挥乡镇水务站的主力军作用

一、全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县1965年建县,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62.6万人,105万亩耕地。辖1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怀洪新河、浍河、澥河、北淝河、沱河横贯东西,历史上是一个有雨涝灾,无雨旱灾的贫困落后地区。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先后历经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沿河洼地防洪”,七十年代的“三一沟网化”,八十年代的“发展灌溉”,九十年代的“河道治理”,2000年以来突出“民生水利”等阶段。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水务站建设始终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来抓,水务站不仅对水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在2000年机构改革时,全县乡镇水利站全部下放,并与其它基层站组建成乡镇农林水综合技术服务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县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三权下放后,为了使其人心不散、队伍不乱、职能不变,县委、县政府并没有放松对基层水利人员的关心和管理,仍然利用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从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入手,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一方面,强化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组织。面对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劳务经济、现代农业发展等“三农”工作特点,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以乡镇为单元的11个水务建设管理站,核定事业编制44个,上划业务部门,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为主,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从全县村两委干部和热衷于水利公益事业的群众中,推选水管员。依托59名水政监察员、44名水利员、227名水管员,做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从而保证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二、乡镇水务站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

为使乡镇水务站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我县在水务站建设管理中围绕“三个加强”,做到了“健全机构队伍、保证职能履行、树立水利形象”。

一是加强体制建设,健全机构队伍

2011年8月4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水利行业特点和乡镇水务站担负的职责,明确提出:以乡镇为单元,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理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县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2011年8月份县编委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下发专文,明确要求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乡镇水务建设管理站,人权、财权全面移交县水务局管理;9月份县政府出台文件,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实行基本补助加奖励的形式,人均财政月补助100元,考核合格奖补50元,优秀奖补100元。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证高效运行

在明确乡镇水务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县政府安排县水务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及乡镇,研究探索乡镇水务站内部改革,建立健全了水利员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巡查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年终考核由县水务局制定考核细则,实行“分线切块”的方式,分“专业岗位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目标”、“其他工作目标”三个部分,考核结果不仅与任用、晋级、评先评优相结合,而且与水利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挂钩,按考核的实绩予以发放兑现。围绕中心工作,实行周跟踪、月调度、年终考核、培训轮岗。在农田水利等重点工作推进阶段,水务站长到县水务局参加例会,汇报工作,接受任务。

鼓励水利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2011年9月初,县政府举办了首期水利员培训班,市、县水利专家进行了授课。工程员、水政监察员等均持证上岗,职工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享受养老保险、职工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同时利用农饮水厂、现有房屋调配、新建水务站等,多渠道解决水务站办公场所问题,并加强办公硬件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做到配齐电脑、打印机、水准仪、档案柜等办公设备。

目前,全县乡镇水务站已做到六有,即。“有人员、有编制、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不仅提高了水务站人员素质,而且调动了广大水利员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强职能建设,树立水利形象

乡镇水务站是从事公益性事业的管理服务机构,担负着本辖区内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维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及防汛抗旱工作,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抢抓机遇,争取和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重点县、世行洼地治理、大沟疏浚、城市防洪等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项目调查摸底、规划编报,组织实施到建后运行管理,水务站均全程参与,全面监管,保证了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水务站还积极参与水法规宣传、水行政执法、水规费征收,对破坏水工程行为及时上报乡镇和县水务局,积极参与调查取证、查处,在维护水利工程安全、调解水事纠纷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践充分证明,我县乡镇水务站现已成为农村水利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力军,成为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的参谋和助手,成为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成为基层水政执法和规费征收的主体力量。回顾我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乡镇水务站和加强水利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理顺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保障农村水利公益性职能有效履行的基础;保障经费是水务站开展工作的前提;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抓好现有人员业务培训是搞好农村基层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目前,全县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职能明确、布局合理,体制优势逐渐显现。但是,我们还只是在摸索阶段。全县乡镇水务站建设还存在人员老化、知识陈旧、素质不高、乡镇中心工作牵扯精力过多等诸多问题。下一步,我县将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会议要求,围绕优化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培训,推动人员轮岗,探索经营创新等,全面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纲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纲

1月7日,省水利厅在哈尔滨市和平邨宾馆召开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会期一天。省政府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各地市县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市长、副专员、副县长,水务局局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政府政研室、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开发办、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垦总局、省农委、省扶贫办、省环保局、省林业厅等单位的领导和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表彰在全省水利事业加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交流经验,鼓舞干劲;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

吕维峰副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剖析了水利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确保水利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厅党

1

组书记、厅长陆兵代表厅党组作了题为《乘势而上,再铸辉煌,努力实现水利事业新跨越》的工作报告;副厅长王铁作了总结讲话。

水利厅陆兵厅长讲话主要精神:

陆兵厅长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水利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功显效宏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为目标,大打大兴现代水利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十一五”时期我省水利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发展成就,主要是:

——水利投资大幅增长。全省累计投资357亿元,是规划投资的2倍多,是“十五”时期的2.75倍。2010年,再创新高,达到140亿元,一年投资比“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总和还多10亿元。

——水利建设突飞猛进。建设重点工程415项,其中,超亿元大项目87项。专项规划内1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部完成。增打抗旱水源井16.1万眼。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启动了4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西部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省新增实灌面

2

积2435万亩,达到607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22万亩,达到58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3万亩;特别是2010年,我们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水利化工程,全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一千亿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深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通知》及《黑龙江省用水定额》的连续出台,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我省初步实现“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中水回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依法治水管水取得实质性进展。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田水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农田水利条例》,农田水利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征收范围,提高了征收标准,强化了征管手段;深入开展水利综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

——科技兴水迈出新步伐。建设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水利科研成果推广转化,1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专利8项。水利信息化步伐加快,省防汛指挥系统实现与水利部、松辽委及13个地市的互联;16个水情、水质分中心全部更新改造,新建、改建水文监测站点261处,617处报汛站实现自动测报。

3

——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引进国内外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社会融资效果显著。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服务领域,强化管理职能,多数市县初步形成了机构、职能、权责和管理“四到位”的现代水务管理新模式。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对权力运行和容易滋生腐败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构建了具有水利行业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了“干部安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

陆兵厅长指出,五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肩负起了重大使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得到了全面历练,取得了辉煌成就,获得了深刻启示: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加快水利发展的坚强保证;第二,强水惠水的政策措施,是加快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三,丰富完善的治水思路,是加快水利发展的明确方向;第四,科学超前的规划和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五,严格规范的立法执法,是加快水利发展的法治保障;第六,合力兴水的社会氛围,是加快水利发展的不竭源泉;第七,锤炼过硬的行业精神,是加快水利发展的精神动力。

陆兵厅长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阶段。水利作为现代农

4

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必须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掌握主动权,开创新局面。

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从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拓展和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力量、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要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黑龙江实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水利建设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中,水利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的”。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水利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因此,对水利的资金投入必将大幅增加,政策支持必将更加强劲,强化措施必将更加有效。

陆兵厅长提出,“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践行现代水利的治水思路,服务“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大局,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实现“以水富民、以水

5

兴业”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以建管并重、加强运行安全监督、提高行业能力为有效手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水利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构建完善的城乡水利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到国家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以上,县级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江河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抗旱和除涝能力。

——构建科学的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4000万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100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00万人。

——构建和谐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通过实施水田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年节水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万亩,有效控制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局面。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建设,滨水城市水利景观工程建设有效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活,建设山绿、水清、

6

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构建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和水利行业安全监督管理,提高行业管理能力。深化水利改革,在水利投融资、水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加快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快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抢前抓早,周密安排,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完善各类预案,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加大清障力度,提高依法防汛抗旱能力。以薄弱环节为重点,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治,认真做好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防洪排涝工作,确保防洪安全。

第二、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大江大河5条主要支流和36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15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18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千亿斤粮食生

7

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4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营造人水和谐的自然环境。

第三,多方筹措,千方百计落实建设资金。准确把握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精神,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同时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把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效结合起来,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第四,科学编制规划,搞好项目储备。深刻领会国家和我省的新政策、新要求,准确把握投资的热点和节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开拓视野,创新谋划,抓紧重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

加强规划计划管理,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目标、任务、规模、重点和布局,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力量,细化技术要求,严格审查复核,交叉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保证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推进前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第五,依法管水治水,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严格执行《水法》、《防洪法》、新的《水土保持法》、《黑龙江省农田水利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符合省情水情的水法规体

8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健全“县、乡、村”三级水利管理体制,落实涉水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将小型水利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到村级水利协会或农民用水户个人,从而明晰工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从根本上解决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投入和长期养护问题。结合涉水工程现状,统一规划,重点突出、先急后缓,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恢复改造步伐。特别是排干渠系、排水泵站、桥

涵等基础性设施拟定出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在管理上落实责任主体,对跨区域的工程由上级部门管理,比如:跨村的排干乡镇统一管理,跨乡镇的排干由县级统一管理;排干清淤则由县水利局统一组织等,形成长效良性运行管理体制。

黑山县水利局年4月18日2012